宣恩县
县名。位于湖北西南部边界地区。五溪之一的酉溪,发源于境内。古属武陵郡地。唐代,隶江南道清江郡,乾元(758—760)时改名施州。宋隶施州清江郡,部分属保顺州。元隶施州,始置施南宜抚使司,属之。清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始置宣恩县,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即施南宣抚使司旧址。隶施南府。今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境有苗、土家、侗、汉等族。
县名。位于湖北西南部边界地区。五溪之一的酉溪,发源于境内。古属武陵郡地。唐代,隶江南道清江郡,乾元(758—760)时改名施州。宋隶施州清江郡,部分属保顺州。元隶施州,始置施南宜抚使司,属之。清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始置宣恩县,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即施南宣抚使司旧址。隶施南府。今县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境有苗、土家、侗、汉等族。
西域古河名。见《常德西使记》。《元朝秘史》作兀泷古河。即今新疆北部乌伦古河。下游流入乞则里八寺海(今布伦托海)。宋末元初,龙骨河附近五百里范围以内,有许多汉人居住,种植麦、黍、谷等作物,并利用水力推动
清代嘉绒地区藏语音译,为土司衙门头目,俗称小管家。土司衙门一般设此头目3人。其中2人直接受值班大头人指挥和调遣,办理行政事务;另一名专管土司衙门门卫,监收百姓所纳柴草,看守犯人和执行刑罚等事。
书名。藏文史学古籍名著。又译“红册”。元代乌思藏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撰。始写于至正六年(1346),成书于二十三年(1363)。不分品。叙述印度古代五统及释迦世系、中原由周迄南宗历代王朝、吐蕃王朝、西
见“萧仲宣”(1993页)。
见“完颜守绪”(1153页)。
?—1221金大臣。字广之。真定路(治今河北正定县)山春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明昌二年(1191)进士。由南京教授,累迁为肇州防御使。贞祐二年(1214),肇州升为武兴军节度,为节度使宣抚司署都提
即“麻星衢”(2098页)。
见“狄”(1103页)。
?—1070宋代下溪州土官。土家族。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天圣七年(1029),受兄彭仕端命入朝贡方物。明道(1032—1033)初,兄卒,嗣为下溪州刺史,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皇祐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