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崩波岭

崩波岭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猎获野牦牛后举行的仪式名称。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届时,将野牦牛头的左角悬挂一只宰好的鸡,右角套一个鸡蛋壳,捆上一些洒有酒和米粉的竹屑,另有背筐把野牦牛的心、肝、前左蹄等包好,与牛头一起挂在称为“帮固”的墙上。墙下设一祭台,用8只鸡供祭。另把一头供祭祀用的公牛牵进屋内,在祭台前绕两圈后,在门外杀掉,作为供奉管理野兽的精灵的祭品。接着由村中曾猎获野牦牛的人一起,把装有野牦牛心、肝和蹄的背筐用绳子拉上房顶,以示把野牦牛的灵魂送到天上。随后这些心肝和蹄由拉绳子的人吃掉,仪式前后举行两天。

猜你喜欢

  • 段素英

    ?—1009宋代云南大理国第六世国王。白族。大理人。段素顺子。宋太宗雍熙二年(985),父卒,继王位。翌年改年号广明。其后,又先后改元明应、明圣、明德(一作明统,诸书不一)、明治。至道元年(995),

  • 可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置卫,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噶哈卫,并说清代有噶哈必喇,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北;又说巴延

  • 品澹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品甸,即今云南省祥云县城区。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 蓝妙官

    清光绪朝广西壮族农民反抗土司首领。古零(今马山县境)人。壮族。光绪年间(1875—1908),古零土司对辖区百姓肆意苛索,民不聊生。十三年(1887),号召当地群众拒绝交纳各种摊派,并焚毁土司衙门。土

  • 辽太祖墓碑

    辽代契丹大字刻石。碑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陵寝(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附近深山),现陵上建筑已荡然无存,享殿柱础尚见,碑在遗址东门外东山坡,早年断碎,只余存龟趺。解放后多次调查,搜集到刻有

  • 阿拉奇

    奶干子。鄂温克语音译。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从事畜牧业之鄂温克人自制自食的传统牛乳制品之一。以制奶酒剩下的凝固体(奶渣子),晒干后即成。色比※“俄都木”稍黄,酸味较大,但因制酒时在原料酸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鲜

  • 萨满得染

    萨满的主要神事活动之一。“得染”,赫哲语音译,意为“跳神看病”。今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信奉萨满教的赫哲、满、鄂伦春、鄂温克等族,旧时民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神鬼降灾所致,故家有人患病即请萨满跳神治病。赫哲族

  • 阿诗玛

    彝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弥勒、路南彝族自治县、宜良、昆明市等地撒尼泼(彝族一支)民间。主要内容是讲述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阿诗玛,与胞兄阿黑一起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强迫婚姻,经过尖锐曲折的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

  • 施溶溪长官司

    土司名。元代,改溶州置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施溶州。五年(1372),置长官司,属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总管汪良原为会溪、施溶等处

  • 营州

    古代政区名,唐代亦指州治所在地名。传说州境为今辽宁医巫闾山及其以东之地(一说辽河以东地)。北魏及唐代所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区。唐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契丹首领李尽忠据此举兵反唐,州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