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哼语

巴哼语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乡的语言为代表。其特点有:声母多,分单纯音、鼻冠音、颚化音、唇化音4类,共有64个,韵母少,有单元音韵母9个和鼻化韵母7个;有小舌音声母,有成套的鼻冠音和带浊流音的声母,没有浊塞音声母;有两个充当鼻冠音的清化鼻音,mp、ntc;送气音和清鼻音、边音声母基本上出现于单数调(即1、3、5、7调)音节,带浊流音的声母出现于双数调(即2、4、6、8调)音节;韵母的元音不分长短和松紧,有鼻化韵,没有复合韵,也没有鼻音、塞音韵尾;声调有8个,与汉语的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相当;词根以单音节居多,构词能力较强;有相当丰富的带前加成分的词,有些甚至进入句子后仍比较稳定;合成词大多数是修饰式的;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虚词和语序;人称代词有单、双、多数之分,指示代词有近、中、远指之别;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数量词组作定语、名词作领属性定语时,都在中心语前;形容词作定语、名词作限制性定语时,均在中心语后;状词作动词、形容词的定语在中心语后;动词没有自动、使动语法范畴;主语在谓语前,宾语、补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根据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巴哼语可以划分为三江和黎平两个方言。说三江方言的瑶族居住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2万8千,说黎平方言的瑶族居住在贵州黎平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4千。方言间通话有一定的困难。

猜你喜欢

  • 耶律羽之

    辽代前期大臣。字寅底哂,小字兀里。契丹族。夷离堇※耶律偶思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史载其性豪爽,聪慧嗜学,能通诸部语言。太祖经营之初,多预军谋。天显元年(926),契丹亡渤海,改东丹国,受任东丹

  • 尉头

    西域古国名。王治尉头谷(今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00,口2300,兵800。国王之下设左右都尉、左右骑君各1人。居民从事游牧,兼营农业。衣服类乌孙。汉通西

  • 阿塔利克

    突厥语atalik音译。原义为“接替父位者”。在※叶尔羌汗国为重要的荣誉官职,是汗或速檀的师傅。中央一般不设此官,只在幼主临朝时设置。成年的汗有时也任命某位王公担任此职。被任命者享有殊荣,如同中原王朝

  • 钟根

    明代蒙古汗、济农、王等大贵族之妻的尊称。又译钟金、钟锦、中根、竹根、中爱等。源于汉语“正宫”或“中宫”,发音相近且含义类似。多与哈屯(王后)连用,称“钟根哈屯”。如俺答汗的夫人※三娘子尊称为诺延出钟根

  • 时健俟斤

    见“特健俟斤”(1874页)。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黠戛斯

    古族名。柯尔克孜族先民。汉称坚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唐称“黠戛斯”,曾受突厥统治。唐初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贞观十七年(643),遣使至唐,贡貂裘及貂皮。薛延陀汗国为唐所灭后,

  • 察罕廋尔

    清代地名。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东(今蒙古巴彦乌拉南)。地因山得名。土地肥沃,牧草丰茂。康熙(1662—1722)末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清军为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于其地筑城

  • 策凌纳木扎勒

    1767—1792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卓哩克图汗。※渥巴锡长子。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1775年初),渥巴锡去世后,袭札萨克卓哩克图汗封爵,时年8岁。次年出任旧土尔扈特蒙古乌讷恩素珠克图盟盟长

  • 乞卜察克

    即“钦察”(16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