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花灯戏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本为云贵两湖汉族民间戏种,亦称“跳花灯”。传播到布依族地区后,经过改革,吸收广西汉族民间“彩调”的步法和表演技艺,逐渐形成布依族民间独特的表演艺术。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全部由男演员扮饰,旦角手持毛巾、扇子。传统节目有《西厢记》、《白蛇传》、《七妹与蛇郎》、《查郎与白妹》等。为布依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布依族传统戏剧之一。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相传始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本为云贵两湖汉族民间戏种,亦称“跳花灯”。传播到布依族地区后,经过改革,吸收广西汉族民间“彩调”的步法和表演技艺,逐渐形成布依族民间独特的表演艺术。用布依语演唱,角色全部由男演员扮饰,旦角手持毛巾、扇子。传统节目有《西厢记》、《白蛇传》、《七妹与蛇郎》、《查郎与白妹》等。为布依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书名。清代余庆远撰。1卷。作者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随兄游宦至云南丽江府维西厅(今维西县),以亲身目睹或采访并记成书,内容包括:气候、道路、夷人、物器4类。其中涉及纳西、藏、白、普米、傈僳、怒等
364—425后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前仇池国君主※杨难敌孙杨佛狗之子。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堂兄后仇池国君主杨定率众攻西秦时,受命监国守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一说成县西
明代在东川彝族地区的建制。该地古为东川甸。后乌蛮笃慕(仲牟由)之裔笃弹得之,改为那扎那夷,属南诏。南诏主世隆设东川郡。乌蛮閟畔部强盛,自号閟畔部。元初置万户府,又改为东川府,隶乌撒乌蒙宣慰司,属云南行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男子日常广泛使用的一种长刀。刀长约50—60厘米,宽5—6厘米,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护身武器,俗称“万能工具”,男子出门大多随身佩带。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子巴尔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科布
见“扎希鲁克齐”(435页)。
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札萨克陀音。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哈尼诺颜洪果尔大夫人阿海哈屯第五子。骁勇,“五虎之一”。17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游牧于天山北路。明崇祯九年(1636)随兄※顾实汗征
见“罗桑旺秀噶桑嘉措”(1425页)。
官府强行征购粮草的措施。源于北魏,辽、金、元沿之。《元史·食货志》:“元和籴之名有二:曰市籴粮,曰盐折草”。所籴粮草由官府支付钞币或盐引,供边庭军需、京师日用,或贮于常平仓以备荒。每年籴粮数万石,多达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