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歌
布依族民歌。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地区。相传古已有之,明清多有记载。有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两种。两首合成的称“双调”、“排排歌”,两首以上连缀在一起的称“长歌”。曲调有“大调”、“小调”两种。大调放声歌唱,歌声朗朗,适用于庄重的节庆、婚礼、迎宾等场合;小调的歌声细腻柔和,活泼婉转而富于情感,以姊妹箫伴奏,动人心弦,多用于男女青年唱情歌。内容有盘问、叙事、叙史、讲农事、诉苦、抒情等。
布依族民歌。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地区。相传古已有之,明清多有记载。有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两种。两首合成的称“双调”、“排排歌”,两首以上连缀在一起的称“长歌”。曲调有“大调”、“小调”两种。大调放声歌唱,歌声朗朗,适用于庄重的节庆、婚礼、迎宾等场合;小调的歌声细腻柔和,活泼婉转而富于情感,以姊妹箫伴奏,动人心弦,多用于男女青年唱情歌。内容有盘问、叙事、叙史、讲农事、诉苦、抒情等。
蒙古国重臣。又译按赤、按只、阿勒赤。孛思忽儿弘吉剌氏。※特薛禅子,※铁木真(成吉思汗)之妻弟。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宋开禧二年(1206)蒙国古建立时,封千户长,辖弘吉剌部3000户。曾随汗弟合撒儿
唐代南诏除蟒英雄。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绿桃村石匠(或作铁匠、牧羊人、农民等)。始载于《白古通纪》,后为《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万历《云南通志》、《滇略》、《僰古通纪浅述》和各种方志转述,
即“阻卜”(1259页)。
明代在嘉峪关西设置的七个羁縻卫的统称。一作西北七卫,即: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哈密、赤斤七卫。又因其统治者多为蒙古族,又称蒙古七卫。洪武八年(1375)至永乐四年(1406)先后设置。成化(1
?—645焉耆贵族。焉耆王龙突骑支弟,王族龙姓,唐贞观十八年(644),随兄颉鼻叶护等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城废址)投唐。同年,因响导安西都护敦孝恪伐焉耆有功,唐军班师后,留摄国事。不久为西突厥
鲜卑部落名。《魏书》附其传于高车后。北魏初游牧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一带,与纥突邻部世同部落,首领称“大人”、“长帅”。北魏登国五年(390),与纥突邻部、贺兰部同被拓跋珪击破于意辛山,大人
又称军马田地、军马田。明代西北地区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及西宁三卫“纳马之族”(向中央王朝交纳马匹的民族)所垦牧的田地。按政府规定,这些土地可以马代赋,只纳马,不纳粮,不出差科,不编入
蒙古亲属称谓。蒙古语音译。《至元译语》作阿不合。《华夷译语》作阿巴哈。《鞑靼译语》作阿把合。《登坛必究》作阿补阿。《武备志》作哈不合。《俺答汗传》、《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等均汉译作阿巴海。本意为
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1114—1118年,凡5年。
? —526北魏末各族大起义首领之一。敕勒(丁零)人。原为北镇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边民。孝昌元年(525)六月,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义受挫后,降魏的20余万六镇义军分散于冀、安、瀛等州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