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依语

布依语

我国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人口约212万。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及贵阳市郊。布依语分为黔南、黔中和黔西3个土语,或依次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语。3个土语中以黔南土语分布面广,使用人口最多。布依语的主要特点如下:语音:声母有单纯、颚化和唇化3类。大多数地区没有送气音声母,但现代借词例外。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和韵尾组成。在大部分地区,韵尾前面的a、 i、 u、Ɯ4个元音分长短。有的地方,韵尾一k读为—。有的地方长元音后面的—k或—已经失落。声调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类。促声调的调值和舒声调的调值相近。声调的性质同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相似。汉语借词的语音由于借词的年代不同,读音也不一样。早期的汉语借词保留了中古汉语读音特点,其语音变化和布依语词的方音变化规律基本 相同。近代的汉语借词,是从汉语的西南官话直接吸收的,往往因地区不同,在布依语语音系统外,又分别增加了一些声母和韵母。语法:以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名词的修饰语,除由“二”和“二”以上的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词组,在名词之前以外,都在名词之后。有丰富的量词。介词大多来自动词。词汇:有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单纯词以单音节词居多,多音单纯词很少。合成词的构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构成,另一种是由词根加附加成分构成的派生词。汉语借词很多。近代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词。早期汉语借词,以单音节词居多,而且多数是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方面的名词。有本民族词和借词并存并用现象,也有不同时代借词并存并用现象。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在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80年代初作了修改,现正在部分布依族聚居区试验推行。聚居区的布依族,在日常生活中以布依语为交际工具。城镇附近的居民兼懂汉语的多。公职人员、学生、青壮年人都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了汉语。杂居于布依族地区的其他民族,有兼懂布依语的,布依族也有兼懂其它民族语的。

猜你喜欢

  • 建和

    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年号。400—402年,凡3年。

  • 中政院

    元朝官署名。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及宿卫、分地诸事。成宗元贞二年(1296),初置中御府。大德四年(1300),升中政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并入典内院。仁宗皇庆二年(1313),复为中政院。定

  • 理藩部

    清末掌管蒙古、新疆、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清末实行新政,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由理藩院改置。并陆续调整该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三十三年,东北地区改置行省后,东三省总督下设蒙务局,

  • 葛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格林河卫。永乐七年(1409)正月,赐割林河等处女真万户宴。二月,葛林河等处女真首领秃里木等112人来朝。三月,与把城等10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境内黑龙江

  • 墨尔根

    清代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鄂木布长子。父死后,袭土谢图岱青号。世驻牧青海永安卫之西,大通河北边,为青海和硕特8台吉之一。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末旗、西右翼前旗、北右

  • 树葬

    葬式之一。亦称“风葬”。将死者置于树上任其风化。中国东北、西南、西北、华东地区一些民族曾有此葬俗。《魏书·失韦传》、《周书·异域上》、《隋书·地理志》、《西域图志》、《滇南新语》、《百苗图》以及台湾《

  • 瑯峤番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

  • 杨元和

    武都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县)氐人。后仇池国君主※杨保宗之子。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父被杀,逃奔宋。孝建二年(455),受宋封征虏将军,以为武都(今甘肃西和县南)、白水(今四川广元西北

  • 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

  • 宁甲速

    即“完颜守绪”(11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