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央语

布央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壮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谷拉乡和广南底圩附近的村寨中。说布央语的共约两三千人。除部分老人和小孩外,布央人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和附近的壮语。谷拉乡俄村的布央语有29个声母和94个韵母。带韵尾时,它的低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高元音也有短元音和带过渡音的区别,有-i、-u、-щ、-m、-n、-、-p、-t、-k 9个韵尾,它的韵母系统与本语支的普标语和同语族的壮语比较接近;有6个舒声调、3个促声调和1个轻声调。布央语除了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还有带ma、mə、pa和ta等前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些前缀都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在谓语后面,表示数量的修饰成分在中心成分的前面,其他修饰成分多在中心成分的后面;时间状语多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但否定副词“不”只能放在谓语及其宾语的后面。表示制止或祈求对方不做某事的“别”,则在谓语前面。这点与拉基语和仡佬语不同。布央语除了跟本语群诸语言,如普标、拉基、仡佬等关系比较密切,同源词比较多,彼此都有一套大体相同的基数词外,跟壮、侗诸语言的关系也相当密切,除声、韵、调等语言系统比较接近,从壮语吸收的借词比较多外,布央语还有少量语词跟周围的壮语不同,却与没有什么接触往来的侗水诸语言相同或相似,例如布央语“房屋”叫luok55,与广西中部的拉珈语和广东怀集县的标语相同;“给”叫nak55,与毛南语相同;“舌头”叫e43me44与侗、水等语言相同。普标语等也有类似情形。可见,它们之间语词相同或相似并不完全是接触和扩散的结果。联系到布央人关于其祖先来自广东、广西的传说和广西贵州一些地方与布央有关的地名很多等情况来推断,布央的先民(普标、拉基、仡佬等先民大概也一样)可能源于我国古百越集团中的其他支系,与源于西瓯骆越的壮侗诸族的先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后来他们也逐渐向西迁徙,经过广东、广西等地,最后才到达滇、桂、黔边境地区的。

猜你喜欢

  • 胡覩衮

    ①见“耶律乙辛”(1306页)。 ②见“耶律弘古”(1308页)。

  • 卡班巴伊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英雄。又称卡班巴依巴图鲁卡班拜,本名艾孜巴查尔。“卡班巴伊”,意谓“野公猪”,以示其像“野公猪”一样勇猛。又称“达拉波孜”,意“雪青马”,含有出类拔萃、引人注目、瑕不掩瑜等

  • 埃文基

    见“鄂温克族”(2053页)。

  • 汤州

    渤海王国置。为渤海中京显德府所辖六州之一,领灵峰、常丰、白石、均谷、嘉利5县。州治在中京西北100华里处,故址即今吉林省敦化县西北额穆,一说为该省龙井县(今延吉县)太阳乡屯东之太阳古城。辽灭渤海后,于

  • 帕里

    镇名。藏语音译,又作帕克里、裴里、裴利。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居喜马拉雅唐拉山口南的山麓,南通卓摩区的春丕与亚东以达印度和不丹,西南通尼泊尔,是西藏守护唐拉山道的重镇,原西藏地方

  • 战国时期中山国旧都。约于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由白狄鲜虞氏中山武公所建。位于今河北省定县。威烈王二十年(前406),被魏文侯之将乐羊攻占,早期中山国亦亡。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中山桓公复国后

  • 包银

    元代赋税科差名目之一。汉地民户的科差包括※丝科、包银、※俸钞三项。宪宗元年(1251)始征,初科纳白银6两,后改4两,2两输银,2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科差条例,推行钞法,

  • 田菑

    ?—1555明代湖广永顺土官。抗倭英烈。土家族。隶永顺宣慰司(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嘉靖三十四年(1555),奉调随宣慰使※彭翼南、致仕宣慰使※彭明辅率土兵开赴松江抗倭前线,率本部土兵为先锋,深入敌穴

  • 尼玛都伦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轮流赠送”。一作尼玛杜兰。鄂伦春人分配生活用猎品的一种方式。因地区不同,以此方式所分的猎品稍有差异。居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托扎敏努图克和黑龙江省呼玛县境内的,生活用皮张采用此法;

  • 北魏长城遗址

    北魏泰常八年(423)沿阴山北境地区修筑,东西走向,其要冲地带,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6个军事重镇。此长城东起赤城(即今沽源县),入内蒙古太仆寺旗东边的骆驼山,依山据险,向西伸展,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