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特哈

布特哈

①清代对黑龙江和吉林将军治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为“打牲部落。”因其皆以狩猎捕捞为业,故称。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及大小兴安岭地区。其丁壮皆有向清政府纳貂义务,凡身足5尺者岁贡貂皮1张。②清政区名。清朝为加强对嫩江流域及小兴安岭地区布特哈诸族的管理,将其编旗设佐,初设索伦、达斡尔总管两员(后增设满洲总管一员)领之。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布特哈总管衙门”(汉译“打牲处”),驻防于嫩江西岸宜卧奇(一作伊倭奇、扎克丹、故址在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光绪朝(元年为1875)前,辖地错布于黑龙江(瑷珲城)、墨尔根(今嫩江县治)、齐齐哈尔三城副都统管区内(有说包括黑龙江将军所统全部地区)。由于凡打牲牲丁所至之地皆为其官员应巡查地,外兴安岭“鄂博”的察边任务,也归布特哈总管。共辖佐领97(一作92)员:索伦47,达斡尔39,使马鄂伦春6,使鹿鄂伦春5。后其辖境大体为嫩江中游流域,西南起大兴安岭南端之索岳尔济山,经呼伦贝尔境,倚大兴安岭与蒙古诸部相邻;北连墨尔根;东至讷谟尔河河源,以呼兰河一线为边;南达龙江县(今属齐齐哈尔市)。光绪八年(1882),鄂伦春族从中划出,隶新增设的兴安城副都统衔满洲总管。二十年,裁并三总管,撤兴安城,改置副都统管治,官衙迁至嫩江东50里之博尔多站(今讷河县)。三十二年,又裁撤副都统,就原有“旗屯坐落”,以嫩江为界分东、西两路布特哈,分驻于博尔多与宜卧奇后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尔科乡);原有旗佐悉裁,各设总管,分编八旗(旗设佐领一、骁骑校一,隶本路总管)。东布特哈于宣统二年(1910)改置讷河厅,西布特哈于1915年(一作1912年)设布西设治局。

猜你喜欢

  • 阿噶巴尔济

    1423—1452明代蒙古济农(亲王)。孛儿只斤氏。元裔※阿寨台吉次子,岱总汗※脱脱不花弟。初随兄与瓦剌领主脱欢、也先合作,对抗东蒙古(鞑靼部)太师阿鲁台。正统三年(1438),兄弟攻杀东蒙古的阿岱汗

  • 耶律奴瓜

    ?—1012辽代将领。名又记作奴哥。字延宁。契丹族。辽太祖异母弟耶律苏孙。史载其臂力过人,善训鹰隼。统和四年(986),为黄皮室乣都监,赴蔚州(今河北蔚县),在御宋太宗北伐中败宋名将杨业(杨继业)军,

  • 夏克尔

    民国初年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农民起义领导人之一。维吾尔族,哈密人。1912年哈密维吾尔族农民起义领导人铁木耳之弟。1914年3月,因不满新疆都督杨增新统治,同艾买提一起领导吐鲁番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杀死当

  • 国祖王

    即“大祖大王”(95页)。

  • 领民酋长

    北魏至北齐时对一些部落酋长的赐号。唐人讳民为人,故也称领人酋长。领民酋长之“民”,指各酋长所统部落,不同编户齐民。又根据其实力、功绩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领民酋长等,在北魏统一战争过程中,许多部落酋长,

  • 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

    即“蒙古源流”(2337页)。

  • 周文彬

    1908—1944原名金成镐。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1914年后迁居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自幼受家庭和学校良好教育。1916年入通县潞河小学,1922年考入潞河中学。1926年,加入

  • 苗族史

    书名。法文译名。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萨维那(F·M·Savina)著。成书于1924年。又于1930年与1972年两次再版。该书为献给作者同行,在云南苗族地区传教的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已故神甫安德烈

  • 乌恰吞

    鄂伦春语音译,平均分配的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鄂伦春人中残存和流行三种平均分配形式:(一)※“乌力楞”(地域公社)共同消费熊肉;(二)“乌力楞”按户平均分配;(三)同猎者平均分配。

  • 麒麟

    即“栖林”(18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