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干崖宣抚司

干崖宣抚司

明清傣族土司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为金齿六路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干崖长官司,以土酋曩欢为副长官,自此三年一贡,不绝于朝。正统六年(1441),升干崖副长官刀怕便为长官。九年(1444),升为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旧城,与南甸、陇川两宣抚司合称“三宣”。以刀怕便为宣抚副使。十四年(1449),析干崖地置盏达副长官司。嘉靖三十九年(1560)干崖遭缅侵,宣抚刀怕举附于缅。万历(1573—1620)初,木邦宣慰使罕拔取干崖印付故宣抚刀怕举妻罕氏(罕拔妹)。万历十年(1582),陇川内奸岳风破干崖,夺罕氏印。翌年明将刘綎灭岳风,追印不得,干崖部众遂自相承代。移治今盈江县东北新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干崖仍授宣抚司。民国元年(1912),分设干崖、盏达弹压委员。五年(1916),改设行政委员,隶腾越道。二十一年(1932),改设盈江、莲山设治局,为云南第一殖边督办所辖。现为盈江县。

猜你喜欢

  • 泊镇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名寺之一。在河北省交河县泊镇(今属泊头市)。初建于明洪武(1368—1398)年间(一说为元末明初元丞相脱脱所建)。明嘉靖和清光绪年间曾数度重修。寺坐西朝东,占地11000多平方米。寺正门

  • 梅何

    景颇语,意为“栽芋”。景颇族最古老的姓氏。据说景颇族先人最早学会栽种的作物是芋,后来才慢慢学会点种旱谷、玉米、荞等,故名。今天景颇族人在给亡魂祭献时必须用芋,甚至墓上也多画有芋的标志,以纪念祖先栽芋的

  • 觉罗雅尔哈善

    ?—1759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雍正三年(1725),由翻译举人授内阁中书。十年(1732)迁侍读。乾隆初,迁御史,擢通政使。任内务实,仗义执言。曾针对时弊疏言题奏要务贵于详明,不得滥用浮词。又参

  • 四道沟遗址

    位于今新疆木垒哈萨克族自治县西约10公里的天山脚下。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遗址存房址、灶坑、墓葬。1977年发掘其中6座古墓葬,约200平方米,出土遗物100余件,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石器中磨制石器

  • 玛丽玛沙文

    云南维西县拉普乡纳西族流行的一种“字”。该地纳西族自称“玛丽玛沙”(即“木里么些”),故名。传说他们是从“妹里拉塔”(木里左所)迁来,至今有八九代,所操语言属纳西东部方言。他们在东巴象形文字中采用了1

  • 汛塘制

    清代改土归流后实行的一种具有军屯性质的兵戍制度。在云南全省分设汛、塘、关、哨、卡于险要山区,招募士兵戍守,驻防垦荒。仅在丽江县即设有18汛、71塘、25哨;中甸、维西两厅共设8汛、66塘。汛塘驻兵多半

  • 回回译语

    书名,明代编纂的《华夷译语》之一种。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命回回人马沙亦黑与火源洁编纂。一说编于元末明初或永乐五年(1407)。分两种:一种为“杂字”,一种为“耒文”。以各民族通用字为主,附

  • 室建河

    即“望建河”(2096页)。

  • 勐阿土把总

    明清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明宣德间(1426—1435),刀嵩食邑于勐阿。成化六年(1470),勐遮先钪亮派子刀暹阇屯垦于此。传至叭古,于雍正七年(1729)因随征有功,授土把总职。传至召捧翁

  • 宇文忻

    523—586北周、隋朝大臣。字仲乐。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周许国公※宇文贵之子。史称其幼敏慧,善骑射。曾从周齐王宇文宪征突厥,以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后与韦孝宽共镇玉壁(今山西稷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