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碑
碑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弘历撰文。碑存北京孔庙。碑文记载平定大金川(另有乾隆十四年告太学碑)后,莎罗奔侄索诺木袭土司职,侵扰邻近土司,又联合小金川僧格桑,与各土司构兵,抗拒地方官。清军再次进兵金川,至四十一年,索诺木势穷乞降等情况。其中记述清军各路分兵进剿,较为具体,对研究金川战役有一定参考价值。
碑铭。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高宗弘历撰文。碑存北京孔庙。碑文记载平定大金川(另有乾隆十四年告太学碑)后,莎罗奔侄索诺木袭土司职,侵扰邻近土司,又联合小金川僧格桑,与各土司构兵,抗拒地方官。清军再次进兵金川,至四十一年,索诺木势穷乞降等情况。其中记述清军各路分兵进剿,较为具体,对研究金川战役有一定参考价值。
见“达延汗2”(726页)。
我国赫哲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由于赫哲语既有满语支语言的特点又有通古斯语支语言的特点,因此研究者对赫哲语属于哪个语支有不同的意见。早期的分类法把赫哲与满等语言划为满语支,较新的分类
见“令支”(578页)。
即“额登喀喇”(2535页)。
清代碑刻。见“太平寺锡伯碑”(273页)。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为曹操、李筌、杜牧注。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21.5×14.5厘米。残存101面。版口印“孙子中”或“孙子下”及页码。正文单行大字,面7行,行12或13字,行间有竖线。
清末朝廷内部分满族贵族组成的党派名称。宣统末年(1911)至民国元年(1912),以皇族肃亲王善耆、载涛、载洵、载泽、溥伟,以及毓朗、铁良、良弼等人为首筹备成立。宗旨是反对共和、反对南北议和和清帝退位
见“九姓回鹘可汗碑”(37页)。
见“只卜得卫”(551页)、“者不登卫”(1349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址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桥门街。与西安清真大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中国西北地区四大古寺。创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1723—1735)年间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