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当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元至元十一年(1274),以长河两千户必剌充掠甲仗,聚众为乱,次年,副元帅覃澄率属众平之,建长河西管军万户府,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2员,隶属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
前177—104?西汉乌孙昆莫(王)。初,父难兜靡领部众游牧于敦煌、祁连间,约文帝三年(前177),为月氏所杀,众多亡逃匈奴。时在襁褓,匈奴单于爱而育之。及长,西破大月氏,屡立战功。受单于令统其父众。
古地名。在今黑龙江下游阿纽依河(即敦敦河)口附近。元在其地设“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至正六年(1346),吾者野人(女真诸部之一)不堪捕※海东青纳贡之苦,起兵反元,元派兵前往镇压。
见“伊屠於间鞮单于”(813页)。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桑朗容忠子。以母麦氏训育有方,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命进京,得二品顶戴。五十五年(1790),奉旨改桑朗为索诺木,赐花翎,遣土官领兵200人随清军进讨,事定获优赏。秀山事件派
清代阿拉伯文书法家。回族。姓花,佚其名,中国穆斯林尊称之为“花爸爸”或“花巴巴”,即“老人家”或年高德劭的贤者之意。约乾隆、嘉庆年间在世。曾在北京等地任教长,精通《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是中国伊斯兰教界
地名。又作八思墩、八丝墩。明代撒里畏兀儿东迁所到达之地,在今青海省祁连县境内。明朝政府特颁发给其大头目管辖此草原的执照。广为流传的历史民歌对此地有如下描写:“走过了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穿过了万佛峡(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甘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原职,其孙甘肃功升千户,始以甘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800余人。居地在今青海民和县美都川甘家
1797—185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却藏呼图克图四世。四世(一作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意希丹贝坚赞(又写作伊希丹毕扎拉参)之弟。出生于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却藏滩。初在却藏寺学经,后至西藏哲
又作“巴雅米纳堪布”。清代西藏高僧。巴雅尔系蒙语,有“礼仪”之义。多以传达清中央与西藏地方间政令为己任。如十世达赖时之堪布,曾随清驻藏大臣文干等依清朝所定“金瓶掣签”制,择定十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后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