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觉寺
寺院名。在青海西宁市。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1412)敕赐“弘觉寺”匾额。明前期,该寺深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销南曾多次进京朝贡,被封为国师。在明朝支持下,寺院兴盛,名振西宁。明后期,塔尔寺、佑宁寺相继建成,此寺地位相对低落。清代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建筑有护法殿、钟鼓楼等。有僧舍多间,因寺处西宁城内而为青海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西宁时之常住地。现仅留“宏觉寺街”名。
寺院名。在青海西宁市。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永乐十年(1412)敕赐“弘觉寺”匾额。明前期,该寺深受朝廷重视,寺僧札思巴销南曾多次进京朝贡,被封为国师。在明朝支持下,寺院兴盛,名振西宁。明后期,塔尔寺、佑宁寺相继建成,此寺地位相对低落。清代成为甘肃拉卜楞寺属寺。建筑有护法殿、钟鼓楼等。有僧舍多间,因寺处西宁城内而为青海省内蒙、藏王公、千百户和上层僧人来西宁时之常住地。现仅留“宏觉寺街”名。
藏语音译,意为“军官”。唐吐蕃时已有此称,后藏区仍沿用。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牧区基层组织亦设此军职。专司军事,掌握本村寨的武装力量。各部落间发生械斗,负责召集士兵,亲自率众出战。执掌部落转换牧场的组织、
东汉时烧当羌首领。※滇吾之子。初随父起兵反汉。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与父降汉。同年,父死,嗣立。以父降汉,入居塞内,谨慎自守。后与部落共居于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南)。死后子东号立。
即“广右战功录”(133页)。
湖泊名。蒙古语意为黑水湖。也称西海子。位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西南,是天然内陆湖,面积4.46万亩,水深3米,湖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海拔988.5米,湖底杂草丛生,盛产鱼虾。明清时期沿湖一带为蒙古土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驻鄂穆曲河南。东界囊谦,西临中坝麦马,南抵拉岭与琼布色尔扎族为界,北至鄂穆曲与囊谦接。有百长2员,属民40余户。信奉喇嘛教。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今属囊谦县。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1848清宗室。字小山。隶镶蓝旗。爱新觉罗氏。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九迁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十五年(1835),授盛京工部侍郎,召为兵部侍郎,调吏部。因旷文职六班,降内阁学
书名。伪满奉天图书馆编纂。凡6卷。1934年刊行。辑录当时已出土的全部契丹小字资料,并反映当时对契丹小字研究的水平。卷一为金毓黻写的绪言,卷二是影印的辽庆陵出土的汉字和契丹小字的皇帝与皇后的哀册以及其
见“拓跋诘汾”(13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