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邻勒塔
见“忽里勒台”(1490页)。
见“忽里勒台”(1490页)。
参见“穹庐”(1535页)。
古百越地名。汉置县,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孟陵。三国至南朝陈因之,属苍梧郡。唐、五代十国改为孟陵县。为古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人聚居地。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雍正九年(1731)六月初,大小策凌敦多布引兵3万屯额尔齐斯河源,谋犯清军北路。密遣人至清军诈降,诡言准军大队未至,前锋2千,驼马万余,驻博克托岭,距清军3日
蒙古国大汗行宫。又译图苏湖、秃思忽。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南30里。太宗十年(1238),筑城,建迎驾殿。据《史集》,大汗在赴和林途中,于该处停留,接受贡献和行乐,后赴和林万安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绥满河卫。永乐五年(1407)二月,女真野人首领巴思答木、咬纳等50人来朝,与阿剌山等4卫同时设立。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西路驿道。是大都至上都4条驿路之一。全程1095里。其线路从大都出发,途经大口(今海淀北境)、黄堠店、皂角(约今太平庄)、龙虎台、棒槌
见“阿克撒卡尔”(1235页)。
地名。今德化县。藏名德尔格忒。因更庆寺与德格土司官寨相连,故名德格更庆。在沙鲁里山与宁静山脉之间,中跨金沙江上游。东至绒坝岔与甘孜界,南接白玉县,西至觉雍山与昌都界,北连邓柯。唐为吐蕃地,元为朵甘思都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党的领导机关。1942年10月,由绥察边区党委与雁北地委合并成立。工委机关驻偏关,直接受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高克林任书记,胡全任副书记,白成铭任组织部长,苏谦益任宣传部长,曹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