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思伦法

思伦法

?—1399

明代云南麓川傣族首领。又作思伦发。元末云南平缅宣慰使※思可法之孙。洪武十四年(1381),其弟麓川主思瓦法统兵攻南甸,其部属达鲁方等遂拥立其为主。十五年,明军入云南、进取大理、金齿,惧,遂降。明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其为宣慰使。十七年(1384)八月,遣刀令孟贡方物,并献元朝所授宣慰使司印。改授平缅军民宣慰使。寻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兼辖元之麓川、平缅两路之地。势盛,兼并孟定、威远、镇康、湾甸、孟养、大侯、孟琏、潞江、干崖、芒市各土司区,势力东达车里、远及八百媳妇国,除车里、元江、景东外,所有傣族区几被兼并。十八年,率众攻景东,败明都督冯诚军,击杀千户王升,景东土知府俄陶亦败退白崖川(弥渡)。二十一年(1388),进攻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新平摩沙),兵败。继悉举其众,号称30万,战象百余只,攻定边(今南涧),复大败。次年,遣使请降。贡象、马、银、方物谢罪,并交出主谋刀斯郎等137人。自是,三年一贡。于辖地设置“叨孟”,总管政务,兼领军民,并设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五十长、拾长等官职,各给予采邑,形成强大统治势力。二十七年(1394),亲入朝贡马、象、方物。二十八年,率兵南扰缅甸。二十九年,经明使钱古训、李思聪调解,罢兵。旋发生内讧,为刀干孟所逐,至南京求援,明派兵擒刀干孟。后返回麓川。因内讧,势渐衰。

猜你喜欢

  • 陇答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土司名。洪武年间(1368—1398)置。史载永乐四年(1406)三月,命陇答头目结失古加之子巴鲁为指挥使,赐诰命及银、币等物。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西南境。其官员巴鲁奉朝命协同护教王

  • 涓奴部

    见“消奴部”(1933页)。

  • 乌浒人

    东汉至隋唐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乌浒蛮、乌浒僚,唐代称乌武僚、西原蛮、黄峒蛮、峒僚。分布于广州以西,交州以北(今广东、广西一带),集中居住在广西的左、右江流域及钦州、合浦、玉林等地。 《后汉书·南蛮传

  • 枢铭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如史载宋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西夏派遣使臣枢铭靳允中等赴宋朝贺正旦。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河桥

    古桥名。①一名蒲津桥,战国秦昭襄王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间黄河上。 ②后汉永和五年(140),护羌校尉贯友督建,故址在今青海贵德县南黄河上。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 ③

  • 清圣祖

    即“玄烨”(622页)。

  • 石抹九柱

    金末将领。契丹族。哀宗天兴(1232—1234)年间,为息州行帅府事。时蒙古军南下,金廷濒亡,二年(1233)正月,哀宗弃汴京(今河南开封),逃入归德(今河南商丘南),统治者内部倾轧不断。九柱喜豪华,

  • 辛亥制度

    后赵汇编的律令。又称“辛亥制”。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以乱世律令滋烦,不适应用,遂删简律令,命法曹令史贯志选

  • 呼尔哈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竺叔兰

    晋代佛教译经师。祖籍天竺。父达摩尸罗与叔父同为沙门。自幼出家学佛教,通晓“胡”汉语。晋元康元年(291)起,在陈留国(治所在今开封东)仓垣水南寺,先后译出《放光般若经》、《异维摩诘经》、《首楞严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