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哄格布喷

打哄格布喷

僜语音译。西藏察隅地区僜人的一种熊皮挎包。包为长方形,用熊头部皮子缝制,熊的双眼用在包面上,两耳留在包盖上,背带用上百枚钱币串结而成。背时挎左肩,包袋部垂至前身右腿处。实用装饰用途兼有。旧时富人家庭男子外出时必背,作为身份与众不同的一种象征。

猜你喜欢

  • 骆驼泉

    有关撒拉族起源的民间传说。流行于青海循化等地。为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主要内容为:相传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和阿合莽率族人自中亚撒马尔罕一带,东迁至青海循化境内。一天傍晚,当正要扎营休息时,忽然发现走失了骆驼

  • 文干

    ?—1823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原名文宁,字蔚艾(其),号远皋、芝崖。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嘉庆二十年(1815),由盛京副都统授盛京礼部右侍郎。二十一年任贵州、河南巡抚,次年解职。二十五

  • 藏语音译,意为“仆人”。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等级之一种。有男女之分,男者称“约波”,女者称“约么”。初与“阐”无多大差别,故有时以“阐约”统称“奴仆”阶层。后逐渐有了区别,在奴隶起义后的宋代,约有一定人

  • 天道教

    朝鲜族民间信仰的宗教。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消失。原系创立于1860年的“东学教”,以表示与“西学”(天主教)对立。1906年改此称。此教是以朝鲜族原有的天神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儒、佛、道三教及若干图腾

  • 克列克里克

    参见“色里克”(844页)。

  • 那吾鲁孜节

    哈萨克族传统节日。又译讷吾鲁孜、那吾肉孜节。哈萨克语,意为“新年”。与汉族“春节”意义相类似。一般在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举行。届时,每家都要用大米、麦子、小米、奶疙瘩、牛羊肉等7种食物做“库吉”(年饭),

  • 白羌

    白水羌迁居关中渭北一带者的简称。参见“白水羌”(599页)。

  • 蒙大

    清末壮族抗法英雄。广西凭祥隘口蒙家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曾率壮族农民参加过太平天国后期反清斗争,因其作战英勇,远近闻名。1884年清政府对法宣战,命冯子材率军至龙州前线。被邀率众参加冯子材的抗法部队

  • 弼喇什

    ?—1646清初官员。蒙古喀喇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贝勒布延子。天聪二年(1628)二月,随父谒皇太极。八月,献财币、驼马,从皇太极击察哈尔部,继随贝勒岳讬征栋奎部,皆有战功。旋率属众附后金,隶蒙古

  • 济宁郡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弘吉剌部主德薛禅曾孙帖木儿驸马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