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糕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是朝鲜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祭祀等必备之珍馔。制法;先将糯米洗净泡发后,放在笼屉内蒸熟,取出倒在木槽或木臼里,用木槌打成糕团。在打制过程中,要不时将木槌蘸水,以免糯米粘在木槌上。打好取出,切成半个拳头大小的块,分层码进碗里,每层之间洒上豆面,即可食用。吃时若再蘸一下蜂蜜或白糖,则更有味。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是朝鲜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祭祀等必备之珍馔。制法;先将糯米洗净泡发后,放在笼屉内蒸熟,取出倒在木槽或木臼里,用木槌打成糕团。在打制过程中,要不时将木槌蘸水,以免糯米粘在木槌上。打好取出,切成半个拳头大小的块,分层码进碗里,每层之间洒上豆面,即可食用。吃时若再蘸一下蜂蜜或白糖,则更有味。
元朝在海南岛最高行政与军事机构。天历二年(1329),改琼州路军民安抚司置。治所在琼山(今海口市)。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于雷州)。元统二年(1334),改为乾宁安抚司,领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
?—1671清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瓜尔佳氏。世居苏完。佐领席尔那之子。父卒,任佐领兼前锋侍卫。后金天聪八年(1634),随清太宗征明,由大同趋怀远,克左卫城,与前锋统领图鲁什等设伏,败明总兵曹文诏
苗族契约。又称砍木缺。苗民典卖产业时,无文字契约。甲乙当事者请中人为证,取木用刀砍之成缺。中人授之甲或乙为契。缺之多寡,视典卖价之多寡而殊。由卖方砍木授于买方,以1缺为10,若用百金则砍10缺。
清中叶以前青海西南藏族部落总称。一称青海所属四十司、阿里克等四十族。即蒙古尔津族、雍希叶布族、玉树族、噶尔布族、苏鲁克族、尼雅木错族、洞巴族、多伦尼托克安图族、阿萨克族、克列玉族、克阿永族、克叶尔济族
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规划吐蕃兵制,将吐蕃分为5个军事行政单位:伍如、约如、叶如、如拉、苏毗如。其中伍如、约如在卫地;叶如及如拉在藏地,以上统称为“四如”;苏毗如系附属机构,在今藏北及工布一带,
新疆柯尔克孜族旧婚俗之一,意谓“换亲”。柯尔克孜人订婚,一般都讲求下聘礼,计以9头牲畜(一般是1峰骆驼、4匹马、4头牛)或9件财物为重礼。家境贫寒者,无力交付厚礼,便相互换亲,将自家女儿嫁与对方为儿媳
?—949辽初将领。一名敌烈,原名小汉,字寒真。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甥,辽太宗※耶律德光妻兄和妹夫,时人称为“国舅”。北府宰相※萧敌鲁子。太祖天赞元年(922),与将军康末怛奉命南下,救援节度使
清代纳西族第一个进士。字遂可。云南丽江大研里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选翰林院检讨,后仕至侍讲学士。至解放前夕,其家门仍挂有“进士及第”匾额。
?—451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
指契丹皇帝四季游动时处理公务和居住的牙帐。《辽史·营卫志》记其形制:“木柱竹榱,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槅皆以毡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