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披甲

披甲

清代八旗兵的俗称。旗制规定:凡年满18 (初期定为15、16),或身高五尺以上者,即可选充。几丁抽一为兵,则视各时期需要而定。清太宗皇太极时代(1626—1643年在位),曾规定满洲牛录各以三丁抽一,以60名为常数。其中或多或少,务于3人中选取1人。他牛录甲虽有余,亦不许补不足者。清中叶,京旗各旗分佐领下甲额,大致约束在30副左右。应选者,必须通过马箭、步箭考试,名曰验缺。被选中者称为披甲。一般先补马甲(骁骑营兵)或步甲(步军营兵),落选者则退居※余丁。披甲就是当兵,可以穿戴盔甲出入战阵,或守卫宫廷。

猜你喜欢

  • 授时历

    元代郭守敬等天文学家编制的历法。元初承用《金大明历》,以该历浸差,与天象不符,至元十三年(1276),朝廷设立太史局(后改称太史院)以制订新历。参与修历者有都水少监郭守敬及许衡、王恂等。根据郭守敬主张

  • 松巴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哲彭措南杰”(1423页)。

  • 耶律良

    ?—1070辽代晚期学者。又作耶律白。字习撚,小字苏。契丹族。生于乾州(今辽宁北镇西南)。为著帐郎君之后。自幼家贫,然极勤学。读书医巫闾山,学已博,又不顾路遥,赴南山求学,为时人所赞。兴宗时入仕,初补

  • 折可存

    1096—1126字嗣长。宋代边将。党项族。折克行子。既冠入仕,为右班殿直,俄迁左侍禁,又改忠训郎,充经略司准备差使。以计擒夏将女崖之功,迁秉义郎,閤门祗侯,升任第四副将。宣和初年(1119),以伐夏

  • 巴达哈伤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魏书·西域传》作弗敌沙。《大唐西域记》作钵铎创那。《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钵创那。《新唐书·地理志》作拔特山。《册府元龟》作勃特山。《往五天竺传》作蒲持(特)

  • 依饭节

    仫佬族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喜乐愿。流行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各县仫佬族聚居区。每3—4年举行一次,各宗族自定日期自行组织,但邻近宗族往往把年份错开。一般均于立冬后择日举行。节期两天两夜。是时,人们

  • 耶律迭里特

    ?—913辽初名医。字海邻。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族弟,于越※耶律辖底子。史载其善骑射,有臂力,被阿保机誉为“万人敌”。于医尤精。传称:“视人疾,若隔纱睹物,莫不悉见。”(《辽史》卷112)阿保

  • 丁特

    旧时云南佤族计算长度的单位。参见“托普”(751页)。

  • 骨?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意为“季”。金代女真族人有以此命名者,如宗室完颜冶诃之子骨��。

  • 那桐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光绪举人。长期任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津京,奉命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慈禧西逃,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