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斡亦剌

斡亦剌

蒙元时期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汉文史籍又作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均系蒙语oirad异译。初分布于今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为八河流域。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人数众多,有“秃绵(万)斡亦剌”之称。分成许多分支,各有其名。属蒙古系族之一支,但由于与周邻突厥系诸部长期交错杂居,在语言等方面又具有突厥系的某些特点。蒙古统一前,其首领※忽都合别乞等屡与札只剌及乃蛮等部联合,反对蒙古部。后归附成吉思汗,随从征讨秃马惕部,招降“林木中百姓”各部。其众被划为4千户,属右翼。元皇庆元年(1312)后归岭北行省管辖。其首领与成吉思汗系世联姻亲,深受器重。部众在蒙、元不同时期离散成三部分:一部分在元廷供职和参加元朝军队;一部分由于参加阿里不哥和海都等宗王之乱,散居于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流域,有的则早在蒙哥汗三年(1253)就随旭烈兀远徙波斯一带;而留在本土的斡亦剌人,也逐渐向南部草原地区发展,并吸收其他部落形成明代的瓦剌。参见“瓦刺”(287页)。

猜你喜欢

  • 李云

    ?—309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堂弟。建兴元年(304),李雄称成都王后,被封为司徒。晏平四年(309),太尉李离为部将罗羕等所杀,梓潼归罗尚。云奉雄命与太傅

  • 刘智

    约1660—1730清初伊斯兰教著译家。字介廉,号一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回族。父三杰,研究伊斯兰教义,著《清真教说》并校订马注《清真指南》一书。智继承父业,攻读儒家经史子集和佛道经书,并钻研阿拉

  • 福征寺

    内蒙古地区寺庙名。蒙古语称“布特苏木”,也称“包头召”。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召拐子街。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砖木结构,为以圆木支撑的西藏式二层楼房。一楼为经堂;无隔墙;二楼供释迦牟尼;护

  • 劝丰祐

    即“晟丰祐”(1867页)。

  • 邢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天眷元年(1138)太祖子完颜宗敏(本名阿鲁补),泰和八年(1208)世宗孙完颜珣(本名吾睹补,后继位为宣宗)先后受封。

  • 红史

    书名。藏文史学古籍名著。又译“红册”。元代乌思藏搽里八万户长贡噶多吉撰。始写于至正六年(1346),成书于二十三年(1363)。不分品。叙述印度古代五统及释迦世系、中原由周迄南宗历代王朝、吐蕃王朝、西

  • 讹里本

    见“萧酬斡”(1999页)。

  • 哈赤

    元代蒙古官名。放牧大印子马群者及执事官员。时元廷有14道牧地,其“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左股烙以官印,号大印子马。……牧人曰哈赤。有千户、百户、父子相承任事。”(《元史·兵志三》)隶属太仆寺。朝廷

  • 禄万福

    ?—1728清代乌蒙军民府土舍。彝族。雍正四年(1726),随父※禄鼎坤起兵反抗清廷的改土归流政策。云贵总督鄂尔泰调兵镇压,被招降。六年(1728),请求回家乡鲁甸治产业。见清军总兵刘起元部军律不肃,

  • 益仓

    藏语音译,意为“章饰”、“告身”。是吐蕃用以区别其官员等级的标志。其官员之“爵位则以宝珠、大瑟瑟、小瑟瑟、大银、小银、大䃋石、小䃋石、大铜、小铜等为告身,以别高下。”又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