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王
高句骊国第八世王伯固的谥号。伯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继位,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高句骊国第八世王伯固的谥号。伯固于汉桓帝延熹八年(165)继位,汉灵帝光和二年(179)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行政区划名。清置。北宋改诚州置靖州,治所在永平县(今湖南靖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后复为州。清康熙三年(1664),以直隶州属湖南。雍正五年(1727),割天柱隶贵州黎平。州领县3:会同、通道、绥宁
元代山名。又作和林山。位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发源地。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拉施特《史集》均称: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所建都城哈剌和林(又作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即因此山得名。
匈奴王号。已知汉代匈奴有三人享此封号。(1)右伊秩訾王。名佚。宣帝五凤二年(前56),见匈奴五单于纷立,争战不休,人畜损耗,随呼邀累(匈奴官号)乌厉温敦率众5万余人附汉,被安置于西河郡(治今内蒙古东胜
明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便于征调赋役,在甘肃河州(今临夏)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聚集区推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洪武(1368—1398)中期,河州已设有45个里,其中东乡有12个里。后因人丁消亡、迁徙、流散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治品甸,即今云南省祥云县城区。由南诏王遣子弟镇守。参见“十睑”(8页)。
一译勺哇绕。土族语音译,意为“常家户族”。因当时地以常姓为正支而得名。汉语即“土户家”,参见“土族”(63页)。
?—1739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后旗台吉。又译噶尔丹达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垂库尔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随达什巴图尔归属清朝。五十年(1711),封辅国公,任青海和硕特左翼长。五十
元地方建置名。亦称征东招讨司。设置年代今有人说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然《元史》本纪中至元十年已有征东招讨使名,二十一年(1284)后累见征东招讨司。治所在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元
解放前我国云南省怒江地区的傈僳、怒、独龙等民族一种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上述民族地处高山峡谷,境内河流湍急,过去人们渡河大多以竹篾编成粗索,固定在河流两岸的山坡上,一端高一端低,通常两根并排,相距不远,
即“栽岩议事”(18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