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
壮族地区古关隘。位于今广西中南部宾阳县与邕宁县交界处。关道深长险要,东西两侧峰峦对峙,绵亘不绝,有“南国天险”之称。为战略要地。宋皇祐四年(1052),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在邕州(今南宁)建都,围攻广州不下,回师邕州,守此关以自保。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于1941年11月占领南宁,据守此关。国民党抗战部队在广西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勇夺该关,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今山上留有抗战胜利后建立的将士阵亡纪念塔。
壮族地区古关隘。位于今广西中南部宾阳县与邕宁县交界处。关道深长险要,东西两侧峰峦对峙,绵亘不绝,有“南国天险”之称。为战略要地。宋皇祐四年(1052),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在邕州(今南宁)建都,围攻广州不下,回师邕州,守此关以自保。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于1941年11月占领南宁,据守此关。国民党抗战部队在广西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勇夺该关,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今山上留有抗战胜利后建立的将士阵亡纪念塔。
元代地名。又译阔帖兀阿阑,阔迭兀(额)阿剌勒。位于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温都尔汗西南。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宫帐)设此。太宗、宪宗、泰定帝即位大典在此举行。《元朝秘史》一书亦在此写成。
明代诗人。字明山,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贡生。工诗,作品多赞美祖国壮丽山川,令人读之如身临其境耳目一新。作品多佚,仅《滇南诗略》中部分收录。
参见“哈格”(1630页)。
清代蒙古各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战斗之一。1842年,英国侵略军编成先锋舰队和5个纵队,每个纵队有8至12艘运输船只,由一艘战舰率领,共有军舰、船只70余艘侵入长江,到达江苏镇江。7月14日,英军摧毁
古地域名。亦作竹隅、竺隅。属古门隅的一部份。位于今不丹境内扎西岗一带。13世纪,藏传佛教主巴噶举派于此传教兴寺,遂成为该教派的势力范围,故名。西藏墨脱县自称主巴的门巴族先民曾在此定居。
清官署名。见“东布特哈”(513页)。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诏传》谓:“琮爽主户籍”,即管理人户、丁壮的登记、夫役等,类似中央王朝的户部。主官由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
祖神。又作斡卓尔巴尔汗。达斡尔语音译,“霍卓尔”,意为根子,此指祖先;“巴尔肯”意为“神”。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过去该族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霍卓尔”,也有同一村屯的几个氏族共
331—357十六时期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姚弋仲第五子。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为士众所敬爱,受父命掌兵。后赵石祗即位,拜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后赵亡,
卫拉特蒙古进藏布施活动。乾隆十二年(1747),准噶尔部长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为替噶尔丹策零超度亡灵,派遣宰桑巴雅斯瑚朗、玛木特偕喇嘛绥绷格隆、鄂木扎特格隆、巴罕绥绷格隆等300人,携骆驼2000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