晰扬掌
回族拳术。元末明初始于安徽。从第一代始祖沙阿訇起,至今已有20代。回族内部以“秘谱”相传。今流传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及安徽蚌埠、滁县、阜阳、合肥、六安等地,均有门人。多在“查拳”门下,以查拳”为主,兼习晰扬掌。河南等地又创“晰扬鞭”等。此掌要求柔、烈、凶、猛、威于一体,各技法灵活多变。招招意明,式式相应,随招变式,意到式随。重教旨(伊斯兰教义),不先击人。讲究手脚齐到,以掌帖身,柔其身,找其穴,击其要害。其拳,最重要有122势、4仕、4象、5卒、10掌、8炮。其余为后人之发展。
回族拳术。元末明初始于安徽。从第一代始祖沙阿訇起,至今已有20代。回族内部以“秘谱”相传。今流传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及安徽蚌埠、滁县、阜阳、合肥、六安等地,均有门人。多在“查拳”门下,以查拳”为主,兼习晰扬掌。河南等地又创“晰扬鞭”等。此掌要求柔、烈、凶、猛、威于一体,各技法灵活多变。招招意明,式式相应,随招变式,意到式随。重教旨(伊斯兰教义),不先击人。讲究手脚齐到,以掌帖身,柔其身,找其穴,击其要害。其拳,最重要有122势、4仕、4象、5卒、10掌、8炮。其余为后人之发展。
西夏官制职司序列第三等级。包括典礼司、都转运司、陈告司、都磨勘司、审刑司、群牧司、农田司、受纳司、边中监军司、前宫侍司、鸣沙军、 卜算院、养贤务、资善务、回夷务、医人院、华阳县、治源县、五原县、京师工
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高句骊国军职名。其名仅见于《新唐书·高丽传》。比唐之卫将军。其下军官称※“末客”。
蒙古自治运动的各派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建立的自治政府。1946年1月16日,在兴安盟葛根庙(今乌兰浩特地区)召开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发布《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施政纲领》、《自治法》和《成立宣言》,博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
见“那颜”(928页)。
即“巴儿忽”(407页)。
古兵器。为火炮、石雷、手雷之较早者。其制法:凿石令圆,中空以为炮,置土火药于其中,再置引火线以引火。使用时,点燃引火线,以手抛之。每发,辄杀伤数人。北宋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军围攻广州时曾
见“拓跋那”(1356页)。
广西南丹瑶区土司统治时的基层组织。传说瑶族最早迁入南丹时,聚居在八圩、关东(今大瑶寨)、哩乌(今瑶里)、岜地,形成四个部落。土司势力浸入瑶区后,基层设亭进行统治,故名。后人对四亭所在地说法不一:有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