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李庠

李庠

247—301

西晋末年官员。字玄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东羌猎将※李慕第三子。初仕郡督邮、主簿。以才兼文武,善骑射,晓军法,拜中军都督。元康(291—299)末年,以洛阳方乱,称疾去官。后与略阳、天水等六郡流民避难就食于梁、益。道有饥病者,常营护隐恤,振施穷乏,颇得人心。至蜀,为益州刺史赵㿠器重。永康元年(300),见㿠有割据巴蜀之异志,率妹婿李含等4千骑归之,被表为部曲督。奉命招聚六郡流民壮勇万余人。以讨羌功,封威寇将军、阳泉亭侯。因骁勇得众心,为㿠所忌。永宁元年(301)初,劝㿠称尊,以“大逆不道”罪被杀。兄李特遂聚众起义。侄李雄称王后,追尊为梁武王。

猜你喜欢

  • 中俄科布多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科布多界志》。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第一个子约。1869年8月12日(清同治八年七月十六日),清朝科布多参赞大臣奎昌和俄国钦差大臣巴布科夫(一译巴普考)在科

  • 嘎山达

    满语音译,又作噶山大,汉译为乡长或屯长。清代东北农猎地区基层行政单位的首领。“嘎山”,村、屯之谓,各设其长以治。《吉林外记》:康熙(1662—1722)初,新满洲率属来归者,“遂编其嘎山达为※世管佐领

  • 苗金台

    ?—约1451明正统景泰年间苗民起义首领。贵州镇远人。苗族。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自称顺天王,率洪江等地苗民起义。联合湖广、贵州边界苗众,反征粮征款,反苛税杂役,攻靖州土官衙门及湖广、贵州一路

  • 柏贵

    ?—1859清朝大臣。蒙古族文人。蒙古正黄旗人。额哲忒氏。字雨田。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充实录馆誊录。道光四年(1824),书成,议叙知县。十年(1830),选甘肃陕西县知县。十五年(1835

  • 炉霍屯

    地名。原名霍耳章谷。为霍耳章谷安抚司地。踞大雪山之西,中跨鲜水。北界色达,东连道孚,南临瞻对,西接甘孜。为川藏出入要津。有章谷、孔撒、麻书、朱倭、白利五族,史称霍耳五家(其远祖为蒙古,藏文史籍称蒙古人

  • 却吉牛勒

    清代四川德格地区八邦寺活佛。藏族。原住西藏噶玛丹萨寺,曾留学印度。德格土司丹世泽仁尊其为上师,迎到德格,修八邦寺,后遂成为该寺寺主,为藏传佛教(喇嘛教)噶举派中与黑帽系和红帽系不同的另一派系活佛系统,

  • 果聂

    苗族古歌。流传于湖南西部、贵州松桃等地。是有关苗族先人迁徙的古歌。歌词反映湖南西部苗族因人口“繁殖象岭山的竹子”,“发展象深沟的树子”,不得不向外迁徙,从陆上走去,从水路飘流下去,从四面山岭下去。并叙

  • 主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

  • 桑哩达

    ?—1748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九世孙,多罗郡王鄂齐尔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四十四年(1705),入朝,受命协理旗务。五十四年(1715),请从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

  • 桓晖

    ?—约500南北朝时大阳蛮首领。字道进。大阳(今湖北京山北)人。为久居※大阳蛮的汉族。先世被北朝称之为岛夷。※桓诞之子,桓玄之孙。其父幼年时因祖父被杀而流入大阳蛮中,及长,被拥为蛮首,附北魏,屡任要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