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曾在唐代长安盛行,有专业艺人称“柘枝伎”。该舞初为女子独舞,舞姿妩媚、健美,以鼓等伴奏。后发展为双人舞和人数众多的队舞,称“双柘枝”和“柘枝队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曾在唐代长安盛行,有专业艺人称“柘枝伎”。该舞初为女子独舞,舞姿妩媚、健美,以鼓等伴奏。后发展为双人舞和人数众多的队舞,称“双柘枝”和“柘枝队舞”。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互助县境内,又称北扎尔的族、卜扎尔的族或小扎尔的族。自称抓什德。明朝时,和巴沙、昝咂等族活动于互助地区,居牧红崖沟脑,有城堡及庐室。万历(1573—1620)年间,同当地土族、藏族
古族名。唐宋时期分布在南诏所辖永昌(今云南保山、德宏州及临沧一带)、开南(今云南景东以南一带)二节度地区。《蛮书》称:“初生后出月,以针刺面上,以青黛涂之,如绣状”。即文身之俗。该书将绣面蛮与绣脚蛮相
汉代西域诸族对中国内地冶炼、铸造生产技艺的美称。《汉书·陈汤传》谓:胡兵“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汉巧的传入,有助于西域与内地生产技术的交流和促进西域经济的发展。
官名。原系古代武官,《尚书·牧誓》有此官,统帅二千五百兵卒,取整数称之。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此官,以当地头目充任,为武职小土官,听命于官军,跟随征战。
地区名。在青海省东南部,与四川、甘肃两省相邻接。元属吐蕃宣慰使司,明属朵甘都指挥使司,清为果洛土官地,属西宁卫(府)。1935年7月红四方面军左翼在长征途中经过班玛和久治一带。1954年建藏族自治区,
元朝宗王。又译脱烈铁木儿、朵列帖木儿、秃列帖木儿。蒙古孛儿只斤氏。楚王牙忽都子。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怀宁王海山(武宗)抚军漠北。五年,随军力战叛王海都、笃哇军。在军10年,战功颇著。十一年,海
见“好屯卫”(937页)。
书名。宋王钦若(962—1025)、杨亿(974—1024)主持编纂的史料性大型类书。1000卷。真宗景德二年(1005)起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历时8年。王钦若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杨亿为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因分布于室韦区域之西部而得名。其位置诸家意见基本一致,只是有详略之别。一般指其在今额尔古纳河流域,一说在呼伦湖(池)至根河一段的额尔古纳河附近,一说还包括黑龙江上游地区。今有人认为,
见“慕璝”(24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