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风土记
书名。唐代广西地方志。3卷,今存1卷。唐莫休符撰。休符于唐光化年间(898—901)以俭校散骑侍为融州(今广西融水)刺史。内容记桂林山水及舜祠、双女冢、伏波庙、灵渠、牂牁水(即红水河一西江)等掌故及名人传略、历史事件等。为现存较早的广西地方志书。是研究唐代广西地方史与壮族古代史的重要参考书。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从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另有清张位抄本、黄丕烈序并跋一册本,为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
书名。唐代广西地方志。3卷,今存1卷。唐莫休符撰。休符于唐光化年间(898—901)以俭校散骑侍为融州(今广西融水)刺史。内容记桂林山水及舜祠、双女冢、伏波庙、灵渠、牂牁水(即红水河一西江)等掌故及名人传略、历史事件等。为现存较早的广西地方志书。是研究唐代广西地方史与壮族古代史的重要参考书。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从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另有清张位抄本、黄丕烈序并跋一册本,为北京图书馆藏善本书。
古山名。所指无定论,旧说为索岳尔济山东西支脉达齐图岭(一作桃赖图),或说为索岳尔济山。今或说为雅克山以北之大兴安岭中段,有指为嫩江以西、雅鲁江以北之特特库勒山,或说为老头山,一说为太平岭。南北朝时,从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又称小王舍城。即今阿富汗伐济腊巴德(巴耳黑)。《魏书·西域传》作薄罗(“巴耳黑”之古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
汉代地名。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强弩都尉路博德始筑塞于居延泽(今居延海),为北方屏障和军事要冲,故又称遮虏障。天汉二年(前99年),骑都尉李陵出其北,击匈奴,兵败,降
即“主儿勤”(620页)。
见“刘知远”(863页)。
清代蒙古社会中编入丁册的阿拉特(平民)。即阿勒巴图。占人口的大多数。除非被指定为王公贵族私人服役,一般隶属于札萨克。在札萨克分配的牧场上经营小规模的个体畜牧业,是蒙古社会的直接生产者,受札萨克支配,交
见“剪发”(2121页)。
清乾隆年间居住于汗哈屯山(位于前苏联卡通河西南)乌梁海人总称。旧属准噶尔部管辖。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进攻达瓦齐后,令喀尔喀副将军青衮咱卜等前往抚服。七月,清军至萨噶勒巴什岭,遣副都统敦多卜、贝
苗族的地方长老。苗语音译,意为“地方上的长者”。有的地区称“该歪”。与乡老、寨老相似。多半是在能言善辩、有威望、有才干、办事公道、能合理调解各种纠纷、愿意为群众办事的老年或青年中自然产生。不受村寨或县
?—1449明朝将领。原名王也儿克台。蒙古族,※把都帖木儿(吴允诚)子,※吴克忠弟。明初,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随父兄投明朝,奉命率部众居凉州(今甘肃武威)耕牧守边。八年(1410),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