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桑孔语

桑孔语

我国自称桑孔的哈尼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的部分村寨,使用人口约2000左右。以景洪县的桑孔语为例。语音特点:有24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清送气两套,浊塞音均带同部位的鼻冠;塞擦音有舌尖前、舌面前两套;有小舌部位塞音,无唇齿音。双唇部位的塞音和鼻音可以腭化。有3个由同部位鼻冠与浊塞音结合的复辅音,有1个由同部位鼻冠与腭化的双唇音结合的复辅音。单元音有18个,分普通元音和紧元音两套各9个,紧元音只出现在单元音上。有2个前响复元音,由主要元音加i、u韵尾构成。有m、n、和p、t、k 6个节尾辅音,其中塞音尾主要出现在傣语借词中。有4个声调,其中高升调主要用来拼写汉语和傣语借词。语法特点有:形态不丰富,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11类。名词有复数语法形式,用在名词后加后缀表示。量词较丰富,可单独和名词结合表示“一”量。量词和数词结合使用时,其词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单数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用代词的声调变化和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体、式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已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示。表体的助词可兼表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二、三人称的区别。无“数”的区别。式有陈述、祈使和疑问等3类,均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动词有使动形式,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形容词有前缀,但使用得不很广泛。形容词有丰富的表示生动化的后缀,后缀与词根之间语音上有谐音现象。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较丰富,有受动、领属、处所、从由、补充等类。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词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占词汇的大多数,多音节的单纯词不丰富。复合构词的方式有主谓、动宾、并列、偏正等类。派生构词也较能产,加前缀、后缀的方式都有。借词主要来源于傣语和汉语,特别受傣语的影响较大。

猜你喜欢

  • 郭尔巴勒津

    明代青海地名。蒙古语音译,意为三角、三棱、三面。指青海湖东面的三角城。今名海宴,为海宴县府所在地。明中期以前为藏族居牧区。正德五年(1510),东蒙古※达延汗大败右翼领主※亦不剌等,亦不剌率畏兀特残部

  • 阿巴赖

    ?—1671或1672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称阿巴赖诺颜、阿巴赖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卫位特联盟首领※拜巴噶斯次子。原驻牧于额尔齐斯河及额敏河流域。曾参加固始汗对青海和西藏的远征。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

  • 郑境

    清代画家。字恒人,安徽怀宁人。回族。清末人。工画,擅墨笔花卉,以画蟹驰名。书法亦精。

  • 琵琶猪

    又名“猪膘”。云南丽江和宁蒗纳西族、普米族传统食品。用百余斤重的膘壮肥猪,以削尖的竹竿从其腋下刺入心脏,将其致死,保持体形完整,然后去毛剖腹,除去内脏、脊骨,砍掉四肢,用盐和花椒末撒入腹腔搓揉,用麻线

  • 玄峰年运志

    云南白族之白文古籍。一说即《读史方舆纪要》所引的《绎年运志》或《云南名胜志》所引的《译年运志》,“玄峰”为“绎”字之误。作者及卷数无存。约成书于明初。内容记述大理国主段氏历史。其后撰写大理国史的史乘均

  • 董荼吾

    见“董舍吾”(2185页)。

  • 九松西著

    藏语音译。意为“一三四六”,表示藏历十三饶迥第四十六年铸造。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其正、背图案与※“九松西阿”相同。因掺铜过多,日久生弊,及西藏地方不产铜,从内地运入道路艰难,乾隆五十七年(1792

  • 马瞻

    1612—1638清初将领。又作玛占。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大贝勒※代善第六子。后金天聪元年(1627)五月,从贝勒多铎由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出兵,转战锦州、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牵

  • 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族之一。分苗、畲、瑶3个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和江西等省(区)。在国外,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国邻近中国的山区也有分布,都是近百年从我国迁移出去的

  • 李如桢

    明朝辽东边将。朝鲜族。李氏。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第三子。以父荫为指挥使。屡迁至右都督,并在锦衣。曾掌南、北镇抚司,提督西司房,列环卫者40年。虽为将家子,然未历行阵,不知兵。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