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母女连名制

母女连名制

以女儿名同母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氏族和家族均以女子为核心,实行望门居和从妻居的对偶婚,丈夫不算妻方氏族成员,子女血统和世系只能依母亲计算,通行母女连名和母子连名。即女儿和儿子的名字连上母名的一二个音节。20世纪40年代,我国的一些民族还保留着若干此类连名制的遗迹。连名方式大致有三:一是将母名置于儿女名之前。如纳西族东巴教主丁巴什罗,其家先辈的母女连名系谱为:米利阿由——阿由土土——土土捏瓦——捏瓦沙韶……。二是将母名置于女儿名之后,如布朗族牙因哉家,四代系谱为:牙因哉——伊叫因——伊埃叫——伊少埃,第二、三、四、代的“因”、“叫”,“埃”均为上一代母名中的一个音节。实行此种连名的还有高山族中的阿美人、平埔人等。三是将母名置于家族名与己名之间。如独龙族龙棍家之女名龙棍·秘尼·倒菩桑,龙棍为家族名,秘尼为母名,倒菩桑为本人名。连名后若与别人名字相同,则增连外祖母名或父名以示区别。前者如布朗族,后者如高山族。

猜你喜欢

  • 出家功德司

    或作僧人功德司,西夏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的功德司之一。属次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与住家功德司共设6国师合管,另单设6接住纳言处、6承旨、2都案、6案头。

  • 王珪

    571—639唐朝大臣。字叔玠。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先世系乌丸王氏,一说为汉王霸后裔。梁右卫将军※王神念(北魏时南奔)曾孙,北齐乐陵太守王��子。隋开皇末官奉礼郎,因其

  • 塔什罕

    见“者舌”(1348页)。

  • 奈曼道尔济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四世”(643页)。

  • 三坊一照壁

    白族民居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由“三坊”房屋及一座照壁围成封闭型院落。每坊屋皆为三开间两层,其位置及使用有主房、厢房之别。开间进深在大理一带几乎相等,在剑川一带厢房稍小。三坊的底层为居室,楼层储存杂物。

  • 草坡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主要分布今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草坡乡一带。正统七年(1442),攻汶川,夺取寒水土巡检印信。隆庆二年(1568),又杀寒水土巡检高茂林,掳男女百余人,曾一度自封宣慰司。万历(1573—

  • 水逻城

    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南北朝北周武成至天和年间(559—572),荆州蛮向五子王和信州蛮※冉令贤等起兵,在此固守,击退官军进攻。后城陷,起义失败,冉令贤与子弟俱被杀,骸骨积于其城侧。

  • 哈梅里

    即“哈密”(1630页)。

  • 萧夺里懒

    ?—1132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之皇后。契丹族。平州人。为宰相萧继先五世孙。史载其性娴淑,有仪则。道宗大安三年(1087)入宫。逾年,封燕国王妃。天祚帝即位时,乾统元年(1101),册为皇后。其兄弟萧奉

  • 格曼僜语

    我国自称格曼的僜人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林艺地区察隅县南端与印度接壤的地区,使用人口200多。以察隅县下察隅区巴安通乡穹村的格曼僜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