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母系氏族制

母系氏族制

一种以母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简称母系制,泛称母权制。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向父系氏族制过渡。每个氏族由共认出自一个女始祖的后裔组成,有一定居住地域,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成员按性别、年龄分工,集体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和睦、民主的原始共产制生活。妇女不仅负担着繁衍人口的任务,而且是物质资料的主要供应者,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盛行图腾崇拜,有全氏族集体的宗教、节日活动和公共墓地。实行氏族外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按母方计算,财产按母传女、舅传甥的原则继承。我国有关伏羲氏、女娲氏的传说,即为母系氏族制时代之折射。随着从妻居婚的实行,男子进入妻方氏族组成对偶家庭,子女有了确认的父亲(不管是否亲生),母系氏族内孕育着父系的因素,由量变导致质变。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长江流域的多数氏族,已完成由母系向父系的过渡。母系残余则直到商、周建国后尚存在,如殷人对先妣行特祭,周人兴礼母族、妻党。汉至隋唐间,青藏高原、川康、川滇接壤地带,还有一些古羌人部落残存母系氏族或实行女子为王的制度。东胡中的乌桓、鲜卑,也保留着母有族类,俗从妇人计的母系制残余。近代台湾高山族阿美人,仍停留在母系氏族晚期。部分纳西、普米、拉祜存在着母系家庭;基诺、布朗、彝、壮、侗、傣、布依、苗、羌、藏、门巴等族,则分别残存着不落夫家、从妇居、母子或母女连名制、婚后夫妻两边走,所生子女顶两家、舅父权等传统习俗,亦属母系氏族制残余。对母系氏族制及母系向父系过渡等问题,学术界认识不一,一说母系氏族并非每个民族必经的历史阶段。参见“民族”条。

猜你喜欢

  • 睦南关

    参见“镇南关”(2511页)。

  • 阿奇木汗条勒

    见“艾克木汗”(437页)。

  • 钟扁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领主※召片领的侍从。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十田级”,领有薪俸谷子150挑(每挑约合50斤)。

  • 乌母主

    见“仁美”(315页)。

  • 也里牙思火者

    ?—1365东察合台汗国第二代汗。《明史》称别失八里王。又译亦里牙思火者。蒙古族。※秃黑鲁帖木儿汗之子。1363年继位。为恢复对河中地区(今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的统治,于1365年5月22日在塔什干

  • 赵王

    ①辽封爵。太祖次子李胡长子耶律喜隐受封(保宁元年,969,改封宋王);天禄中任枢密使总汉军事高勋,应历(951—969)初受封;重熙(1032—1055)中,萧孝友拜南院枢密使,进封;重熙六年(103

  • 达斡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

  • 久丹日墀

    元代吐蕃纳塘寺高僧。旧译“释尊剑”。吐蕃山南人。元仁宗(1311—1320年在位)时与纳塘寺关系密切,曾邀其弟子格西嘉木样巴克什去内地,奉为上师。后用其弟子带回之御赐汉地纸、墨、笔等,编辑大藏经目录,

  • 蒲类后国

    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00,口1100余,兵334。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1人。汉初为匈奴右部地。宣帝神爵二年(前60),汉破姑

  • 铁虎年清册

    清代藏区差税清册名。藏语作“甲达细雄”。道光十年(1830)西藏噶厦政府大规模清查土地、人口、差税所编的册籍。该年为藏历铁虎年。故名。全称《噶丹颇章所属卫藏、塔工、绒等地铁虎年普查清册》简称《铁虎清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