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比力麻亥

比力麻亥

撒拉语音译,汉语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食品。流行于青海循化、甘肃大河家等地。制法:锅中放少许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动,待面和油熟透,闻到香味后,盛入碗中,即成。用以款待贵宾和孕妇,或庆贺婴儿诞生,慰问老幼病人。吃时以手指抓食,另备油泼辣子和蒜等佐料,并配以白菜、咸菜、酸菜。在清代尚有女家以此款待媒人,表示允婚之俗。据乾隆五十七年(1792)编修的《循化志》载:“亦有媒人至女家,女之父母允之,又请其亲房叔伯父俱至,皆允之,乃以面用油和成熟散,以盘盛之,遍食之,谓之油交团,食此则永无异说矣。媒人裹其余复命,以示男家,即如汉俗之婚书也。”

猜你喜欢

  • 乌鲁达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狍皮被。因以狍皮制作得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有两种:一为口袋形的,冬季外出狩猎用,入睡在里面不透风;一为敞开式的,形同棉被。双人的一般用7至9张狍皮,也有用10余

  • 窈爪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窈介部。原为※奚族三营(氏族)之一,契丹开国前后被攻降,成为契丹著帐(皇族宫帐)奴隶,设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

  • 神羊

    旧时青海土族、藏族等地流行的牧业生产风俗。系指生肖与主人生肖相合的羊。通常从羯羊中选取,于羊颈背上系五色布条作标志。民间认为“神羊合相,羊群兴旺,毛长肉肥,产仔成双。”对神羊,既不能宰,也不能卖,任其

  •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

  • 三苗

    传说中古部落名。亦称有苗、苗民。南蛮的一支,据说曾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一说系九黎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彭蠡(今江西鄱阳湖以北)、洞庭湖、文山(今江西吉水县东南)及衡山(今安徽霍山县南)之间。唐虞夏时期为

  • 降白四朗

    清代前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四年(1888),充当东科尔。十六年(1890)补放七品管糌粑第巴。二十年(1894),升补六品噶厦卓尼尔。二十四年(1898),升五品协尔帮。二十八年(1902),晋升

  • 沐川长官司

    明、清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四年(1371),当地头目悦德忠归附,授四川屏山县世袭沐川长官司长官,赐姓悦,属马湖土知府(治今四川屏山县)。清顺治九年(1652),长官悦峣瞻投诚,仍授长官,颁给印信、号

  • 佛诞日

    契丹民族节日。一作悉达太子生辰。随着契丹民族强大,领土延展,佛教在境内广泛传播,以致几代皇帝佞佛,每年四月八日(一作二月八日)举行迎佛,庆佛生日。是时,京府及诸州,各用木雕悉达太子(即释迦牟尼)像1尊

  • 斡耳朵

    见“斡鲁朵”(2426页)。

  • 蒙古腰带

    见“不薛”(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