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
羌族舞蹈名。羌语音译,亦称羌族锅庄。内容广泛,又分为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沙朗”和节日喜庆时跳的“喜庆沙朗”。两者的音乐和舞蹈,从内容到气氛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喜庆沙朗,舞蹈时一般均着盛装,男女各成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领舞,载歌载舞,一唱一答,在欢舞中男女两行互相交换位置,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约10分钟之后,一阙才终,第二阙又起,此后的歌声舞兴格外热烈。参加男女可多至数十人,常常伴以喝咂酒,边喝边舞边唱,以致通宵达旦不散。
羌族舞蹈名。羌语音译,亦称羌族锅庄。内容广泛,又分为举办丧事时跳的“忧事沙朗”和节日喜庆时跳的“喜庆沙朗”。两者的音乐和舞蹈,从内容到气氛都有迥然不同的风格。喜庆沙朗,舞蹈时一般均着盛装,男女各成一行,由能歌善舞者领舞,载歌载舞,一唱一答,在欢舞中男女两行互相交换位置,造成热烈欢乐的气氛。约10分钟之后,一阙才终,第二阙又起,此后的歌声舞兴格外热烈。参加男女可多至数十人,常常伴以喝咂酒,边喝边舞边唱,以致通宵达旦不散。
参见“桶子甲”(1980页)。
大成国农民革命政权都城。清咸丰五年(1855),农民军据浔州(今广西桂平县所在地),建“大成国”,定都浔州,名“秀京”。十一年(1861)八月,农民军遭清军及各地地主团练夹击,失守。参见“大成国农民革
赫哲族萨满教神事活动之一。赫哲语音译,直译为“捉雀”,意为“求子仪式”。民间以为,小儿死后其魂变为“雀”,故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族妇女年过二十七八或30岁以上不生育,即认为
西域古国名。又作吐呼罗、吐豁罗、覩货逻。古为大夏地。位于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王号“叶护”。国少女多男,兄弟共妻。拥兵10万,皆善战。居民从事农业,园艺业发达。出产名马、驼、骡。
?—1895清末撒拉族、回族反清起义领袖。一作俾西麦干。青海循化(治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平民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马古禄班率众起义,围攻循化城,兵败,被解送兰州杀害。参见“河
见“树洛干”(1577页)。
见“加罕和卓”(641页)。
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的鸟枪马甲置此。顺治(1644—1661)间,每逢春季即竖靶于41弓(量地弓,五尺为一弓)之地,令汉军鸟枪兵演习射击。康熙十二年(1673)定,每旗设一营,操练火器;每佐领增设鸟枪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
见“马合木·太”(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