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都格沁
昭乌达盟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滑稽戏。清朝中叶产生的一种雏形的民间闹剧。可能是从寺庙的“跳鬼”演变发展而来。盛行于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每当年节、喜庆日,为祈求丰年,表示祝福,常由民间艺人带头,头带面具,身着彩衣,分别扮演白面老人、黑面老人、年轻姑娘、及各种配角,挨家串门表演,有的单腿跳跃,有的击鼓,高歌狂舞,对主人唱吉庆的祝词。率皆即兴创作,无明确主题,主要作用为增添喜庆气氛,达到大家同乐的目的。
昭乌达盟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滑稽戏。清朝中叶产生的一种雏形的民间闹剧。可能是从寺庙的“跳鬼”演变发展而来。盛行于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每当年节、喜庆日,为祈求丰年,表示祝福,常由民间艺人带头,头带面具,身着彩衣,分别扮演白面老人、黑面老人、年轻姑娘、及各种配角,挨家串门表演,有的单腿跳跃,有的击鼓,高歌狂舞,对主人唱吉庆的祝词。率皆即兴创作,无明确主题,主要作用为增添喜庆气氛,达到大家同乐的目的。
元代学校名。隶蒙古翰林院,秩正七品。世祖至元六年(1269),颁行八思巴蒙古新字,诸路置蒙古字学。八年,于京师中都(今北京)立蒙古国子学。选随朝蒙古、色目、汉人百官及怯薛(禁卫军)官员子弟入学受教。初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里葛斯过邻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抹里。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五年(1407)二月所设之亦里察河卫改作伊拉齐或伊拉齐河卫。
祖先神。鄂温克语音译,“根子”、“祖先”之意。亦称“霍卓热”。今内蒙古阿荣旗鄂温克人旧时信奉的神之一。家家都供奉,逢年过节祭祀。鄂温克人传说,其祖先是被雷击死的,上身升天变成“保勒索浩勒合鲁勒”神,中
1822—约1884清朝大臣。原名锡淳,字厚庵。正蓝旗蒙古人。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任江西督粮道,因病请休。光绪四年(1878)十月,以内阁侍读学士、副都统衔,为驻
643或647—712唐代佛教高僧。华严宗实际创始人。祖籍康居,生于长安。本姓康,字贤首。风度奇正,利智绝伦。初应名僧义学之选,从玄奘法师译经。后以见识相异,退出译场,从智俨学《华严经》。28岁受沙弥
西夏遗址。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陶思图村东北黄河南岸。城略呈方形,边长78米,宽73米。夯土筑成,基宽4米,高1.5米。西、南各有一门,门宽6米。城堡保存完整。出土文物有陶、瓷器片、瓦片等
“塌里”,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北塌里为※涅剌部下之一石烈。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明《边政考》作马儿黑纳。《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作玛尔噶朗,是浩罕国四名城之一,为该国故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马尔格兰。乾隆二十四年(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护时犍(一作护特健)国遏蜜城(约位于今阿富汗迈马纳东北)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下辖沛隶(一作沛薄)、大秦2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