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之乱

海都之乱

元代以窝阔台汗孙海都为首的西北蒙古宗王反抗元廷的军事斗争。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海都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曾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又拒绝忽必烈征召,极力扩展个人势力,成为窝阔台后王首领,谋求自立为大汗。至元五年(1268),结察合台后王八剌同忽必烈军挑起战端。六年,与八剌及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等于塔剌速河谷聚会,划分各自势力范围,联合对抗忽必烈与伊儿汗阿八哈,海都被推为盟主。八剌死后,又扶植其子笃哇为察合台汗,屡联兵,对北起乞儿吉思、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至畏兀儿地、斡端(今和田)等元朝统治地区发动进攻,迫使元廷全力应付,在天山南北路与和林等地派驻重兵,耗尽大量人力与物力。二十四年(1287),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不久兵败,未竟。二十六年(1289)春,复进军杭海山(今杭爱山),击败元镇边宗王军队,占据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率大军亲征,始遁。终世祖一朝,战火不熄。至元末年,元军始将海都军逐过金山,牢固控制岭北地区,而天山南部防线则明显东移。成宗大德五年(1301),又与笃哇纠合诸王40人率兵东越金山,再犯和林,为晋王甘麻剌、皇侄海山、太师月赤察儿及大将床兀儿等败于和林以北。海都身受重伤,死于归途。七年(1303),海都之子察八儿与笃哇遣使入元,请息兵罢战,“通一家之好”。次年,双方约和,长达30余年之对抗始告终结。

猜你喜欢

  • 无根由佐领

    亦作无根源佐领。清代八旗佐领中不明其一部分初编时诸缘由之谓。此称,乃一定时期内朝廷处理佐领事件时之术语,并非佐领之名。雍乾时(1723—1795),以某些世管佐领初编之时的基本情况(如原立佐领是谁?以

  • 建州

    渤海王国置。为率宾府所辖3州之一。州治故址在今绥芬河下游双城子(前苏联乌苏里斯克),但亦有他说:或说为双城子对岸的克拉斯诺雅尔山城;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附近或说即大城子;旧有说在长白山鄂多理城(即今

  • 屯秃古斯

    辽代阻卜首领。又译屯秃古厮。为阻卜大王,附属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入朝贡于辽。十二年(1043),遣弟太尉撒葛里贡于辽。十四年,率诸部首领朝贡于辽。十六年(1047)、二十二年,又屡率诸部长

  • 纥石烈鹤寿

    ?—1222金朝将领。河北西路山春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初充亲军。章宗泰和三年(1203),中武举,调褒信县(今河南息县东北)副巡检。六年,宋军围蔡州(今河南汝南),率勇士夜袭宋营获胜,收复新蔡、

  • 乌力安

    见“鹿哨”(2104页)。

  • 通古斯语支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支之一。早期的分类法,只包括中国境内的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鄂伦春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较新的分类法,在本语支内再划分两个次语支。西伯利亚次语

  • 伊犁辛亥革命

    宣统三年十一月(辛亥年,1912年1月)爆发于新疆伊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伊犁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进入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

  • 约么

    藏语音译,意为“女仆”。旧时藏族牧区对牧主所雇女长工的称谓。男长工称“约波”(男仆)。大多因家贫或无牲畜不得不靠帮工维生,也有个别因无力还债,替债主作工抵债者。主要替牧主挤奶、打酥油、晒牛粪、背水、磨

  • 庞迦独

    唐代南诏部落渠帅。又作蒙迦独、迦独庞。乌蛮,姓蒙氏。南诏始祖蒙舍庞之子。居蒙舍州(在蒙古州,治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垅圩图山)。卒,子独逻(即细奴逻)嗣为渠帅。

  • 氐人国

    古代传说中的氐人或互人之国。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山海经·海内南经》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大荒内经》云:“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郝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