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文鉴

清文鉴

书名。清官修满文分类大型辞书。计有《清文鉴》、《满蒙文鉴》、《增订清文鉴》,三体、四体、五体清文鉴等多种。《清文鉴》为傅达理、马齐、马尔汉等奉敕编,康熙帝审定。康熙十二年(1673)始修,四十七年(1708)书竣。分280类,收词12000余条,附有按字母排列的总纲索引。有清代刻本,后收入《四库荟要》。《满蒙文鉴》为拉锡等编,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五十六年(1717)书竣。所收词与《清文鉴》相同,用满蒙两种文字注释。《增订清文鉴》为《御制增订清文鉴》的简称,又名《两体清文鉴》,大学士傅恒(1720—1726)奉敕编,乾隆帝审定。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成,越二年(1773)刻印。该书以康熙《清文鉴》为基础大加增删,增收新词4700余条,凡18000余条。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正编41卷,补编5卷。改文言为日常用语。曾收入《四库全书》小学类。《三体清文鉴》为永瑢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四年(1779)完竣,五十七年(1792)刻印,该书是由《清文鉴》和《满蒙清文鉴》发展而来,因此又称《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御制增订清文鉴》有很大差别,取消了满文注解,以3种文字循环标记。 《四体清文鉴》编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六十年(1795)之间,刻本完成于19世纪初。有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该书由《御制增订清文鉴》发展而来。是满、藏、蒙、汉4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没有注音和注释。《五体清文鉴》,即满、藏、蒙、维、汉5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词汇与《四体清文鉴》相同,仅增加一栏维吾尔文和三栏注音。约成于乾隆末年。只有抄本传世。原本6函,36册,共2563页,1957年民族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具有历史和实用价值,是学习、翻译和研究满文等文字的重要文献。

猜你喜欢

  • 听气

    宋代壮族婚俗。流行于广南西路南丹土州(今广西南丹)。据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记载,略云:每年夏历七月间,在州官主持下,未婚青年聚集在土州厅堂内,堂中铺一块大毯。女青年身穿青花大袖衫,头上戴一块青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杭爱山东、喀里雅尔山南,额尔德尼召东北。东至萨拉噶山梁接本部中左旗及中右旗界,南至察罕乌苏接军台界,西邻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北抵得尔素图多奎接本部左翼前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

  • 曹仆浑

    ?—447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正月,率吐京(治今山西石楼县)稽胡举兵反魏,依险拒守,抗击魏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等军。后西渡河,招引朔方(治今陕西清

  • 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压迫剥削和争取民族生存的武装斗争。亦作“攸乐山起义”。1941年11月下旬,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原称攸乐山)基诺族头人飘白因不堪国民党的苛征暴敛,含愤服毒自杀,激起人民不满,各寨头

  • 契苾明

    唐代铁勒族契苾部将领。又作契苾承明,字若水,※凉国公契苾何力子。以父功,在襁褓中即受封上柱国、渔阳县公。12岁任奉辇大夫。麟德(664—665)中,升左武卫大将军、贺兰州都督。继拜柏海道经略使,从李敬

  • 比力麻亥

    撒拉语音译,汉语称“油搅团”。撒拉族传统食品。流行于青海循化、甘肃大河家等地。制法:锅中放少许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动,待面和油熟透,闻到香味后,盛入碗中,即成。用以款待贵宾和孕

  • 留哥

    ①见“耶律刘哥”(1311页)。 ②见“耶律留哥”(1318页)。

  • 特依顺

    ?—1849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他塔喇氏。嘉庆时,任骁骑校。道光七年(1827),由佐领升协领。十三年(1833),随将军瑚松额镇压台湾张丙陈起事。十七年(1837),任密云副都统。任内请於密云隘

  • 四川土夷考

    书名。明谭希思撰。4卷。首全图,次各土司分图,每图各附图说,凡78篇。系作者官蜀时命布政司官属取全蜀土司土府裒集而成。是研究四川土司的珍贵史料。有万历二十六年(1598)刻本。原书仅存卷三,藏于台湾省

  • 勒墨

    傈僳族对居于云南碧江、泸水一带白族的称谓。详见“白族”(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