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渤海国记

渤海国记

①书名。一作《渤海记》,已佚。唐张建章(字会主,汉族,806—866)著。凡3卷。成书于大和九年(835)后。《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记有此书。元末书尚存。书中所记,皆为作者大和七年至九年出使渤海之见闻,涉及渤海国风俗、宫殿、品官等。学术界普遍认为,《新唐书·渤海传》较《旧唐书·渤海传》多出之诸王谥号、行政建置、军政官制、物产,皆取于是书。 ②书名。黄维翰(江西崇仁县人,?—1931)著。作者久仕东北,曾任呼兰、龙江两府知府,著有《呼兰府志》和《黑水先民传》,此为晚年之作,书稿初成其人即殁。鲍奉宽为之整理,断者续之,阙者补之。经王晋卿审定,金毓黻校正,于1935年由辽海书社刊行。现尚有1968年台北广文书局和1977年文海出版社本。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内分国统、种族、礼俗,中篇包括地理、职官、人物、物产,下篇有朝贡中国、交聘日本、比邻新罗、移国契丹、遗民、杂识、年表等。该书价值,取材比此前所出之《渤海国志》丰富。除汉文献外,尚酌采日本、朝鲜一些古籍中的渤海记事;对诸书中同一记事之差异,多数用注文作了校勘;还首先考出渤海国在末王大諲譔前,尚有大玮瑎一王;对史载渤海中央机构、职官和军事制度,比《渤海国志》作了更详的类比。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渤海史中某些问题认识模糊,有的考证欠确。

猜你喜欢

  • 边都大寺

    见“文都寺”(388页)。

  • 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朝地方官署名。世祖至元九年(1272)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立和林转运司。约至元十九年,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军民、城郭、工局、仓廪、屯田、驿站等事务

  • 圣神宣献皇后

    见“萧绰”(1990页)。

  • 稿房

    清代驻藏大臣衙门办事机构。设文案、帮文案各1人,稿书3人。负责拟公文,呈递钦差驻藏大臣审核,经修改后,再发交满印房缮写。人员由驻藏大臣调藏随员充任。宣统(1909—1911)年间,由驻藏大臣联豫奏准,

  • 河泥

    哈尼族他称。清康熙《蒙自县志》卷一“图考”:“县治河泥里远在江外。”河泥里为该县所辖13个编里之一,当地所谓江外即礼社江之西,哀牢山东麓今元阳县境。“河泥”即“和泥”(哈尼),河泥里以所居“河泥人”而

  • 儿皇帝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皇帝自践称呼。辽太宗天显十一年(936),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后唐,受后唐末帝李从珂大兵讨伐,乃遣使向契丹“赍表乞师,愿为臣子”。※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入

  • 喻寒波掣逋

    藏语音译,意为“整事大相”。吐蕃官名。《新唐书·吐蕃传》谓:“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职司同唐之“谏议大夫”,即对圣谕提出意见,以便使经修正之旨意和政令下达。一说其职责相当于唐之“监察御史”或“

  • 宽宽两库

    东乡族语音译,意为“绣花绑带”。旧时东乡族妇女腿饰。至清末民国初年,尚流行于甘肃东乡族地区。时东乡族妇女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后面开小叉,中青年妇女用此绣花绑带束住脚管,作为装饰。今已不用。

  • 西魏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皇室为鲜卑拓跋氏(元氏)。北魏末年,权臣大丞相高欢擅政。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为高欢所迫,西逃关中(今陕西中南部)依宇文泰。次年,泰杀之,立※元宝炬为帝(文皇帝)

  • 京兆府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以宋永兴军路并置,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辖京兆府;节镇州1:同州;防御州一;华州;刺史州4:商、虢、乾、耀。各府州共辖县36、镇37。全路共有27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