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
解放前我国云南省怒江地区的傈僳、怒、独龙等民族一种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上述民族地处高山峡谷,境内河流湍急,过去人们渡河大多以竹篾编成粗索,固定在河流两岸的山坡上,一端高一端低,通常两根并排,相距不远,一来一往。渡河人先将坐板挂在竹篾索上,用麻绳把身体固定,顺竹篾索从高到低速滑至对岸,还可以大人带小孩或携带货物渡江。解放后人民政府虽在当地架设不少桥梁,但一些地区仍有使用,不过竹篾索改为钢丝索,溜速更快,且安全。
解放前我国云南省怒江地区的傈僳、怒、独龙等民族一种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上述民族地处高山峡谷,境内河流湍急,过去人们渡河大多以竹篾编成粗索,固定在河流两岸的山坡上,一端高一端低,通常两根并排,相距不远,一来一往。渡河人先将坐板挂在竹篾索上,用麻绳把身体固定,顺竹篾索从高到低速滑至对岸,还可以大人带小孩或携带货物渡江。解放后人民政府虽在当地架设不少桥梁,但一些地区仍有使用,不过竹篾索改为钢丝索,溜速更快,且安全。
见“预笃温稍瓦直”(1962页)。
清代画家。安徽太和城(今太和县)人。回族。生于道光(1821—1850)年间。工画,善工笔花鸟和写真画像。光绪十年(1884),由安徽提督学正为其奏请入如意馆,记名称旨,加“六品御书”,名倾京城(今北
1785—?清代诗人。原名虎拜,字肇文,别号珠士。福建福州人。回族。系元代诗人萨都剌之后裔。嘉庆九年(1804)中举。次年赴京考进士,可能不第,遂游历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数年。嘉庆二十二年,取滇南县令
?—1359钦察汗国第十二代汗。又译孛儿帖别乞、毕儿谛伯克。蒙古孛儿只斤氏。※拔都汗后裔,※札你别汗子。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一说十五年),随父攻阿捷尔拜疆,次年,其父还师萨莱后,受命留镇该地。闻
?——1775清代武官。索伦人。姓布拉穆氏,隶正红旗。乾隆三十八年(1773),以佐领从征金川,因战功赏戴花翎,赐号塔尔济特巴图鲁。四十年,攻康萨尔时,阵亡。
见“察剌秃山卫”(2477页)、“者剌秃卫”(1349页)。
古水名。一作锦衣里江、净溪里江;“里”,一作“哩”;、江”,满语作“乌喇”。因水色黄(索伦语和满语谓“黄”为精奇里,旧亦有说“精奇里”为满语“盛哉”之意)得名。黑龙江北岸最大支流,前苏联称结雅河。源出
见“抹里”(1354页)。
部落名。又作瓜尔察、瓜勒察。女真后裔。地当伯都讷(今扶余县)城东北,松花江与嫩江合流下游南北地。明时,役属蒙古科尔沁部。清初为打牲部落。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与叶赫、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进攻建
见“遥里”(2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