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语官爵称谓

满语官爵称谓

满族先民称其首领为“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明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翌年即以“牛录额真之爵”赏给被征服者洛科等人。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其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昂邦章京”等,从而衍成“昂邦”、“章京”、“达”、“哈番”,合为清代官称的4种主要称谓。天聪、崇德年间,世爵与武官名称本多相同。顺治四年(1647),更以“精奇尼哈番”等为臣爵专称,从而使官爵合一之制始有所区别。乾隆元年(1736),其臣爵汉名制立,然与其对品改称的满语爵名仍沿用未废。满语官名,系“昂邦”者纯属文武大员;系“章京”者多属有职守、具品级的中等上下武员;系“达(大)”者则在文武中大小官员乃至无品级者都有;系“哈番”者则多用于文官“卿”以下杂职以上者。满语官爵称谓,大体以“精奇尼”、“阿礼哈”、“阿礼菲”等冠作“正”、“主”座之位,而以“阿思哈尼”、“一尔希”等冠为“次”或“副”席之位,“阿达哈”等则表示“陪”席或第三之位。在正一品(满语:精奇尼乌珠哲尔吉)、从一品(一尔希乌珠哲尔吉)与正二品之中,尚包括“加衔”在内,如“太师”、“少师”与“太子太师”、“太子少师”(满语亦皆同)等。不系正从品级者,如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入值军机等处者,皆谓之“行走”官,官无专设;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等,亦属武职大员“兼任”。

附:满语官爵称谓表

满 语 名 称汉译名称品 级附 注
昂 邦大 臣一作 “按班
虾卡达拉喇多尔机昂邦领侍卫内大臣武职正一品

侍卫
首领
武正三至正六品亦作 “
一作 “
阿礼哈笔帖黑达
阿思哈尼笔帖黑达
大学士
(内阁) 学士
文职正一品
文从二品
乌珠拉哈昂邦首辅大臣
笔帖黑昂邦
超海昂邦
文大臣
武大臣
一作 “笔特黑昂邦”
即 “超哈依昂邦”
乌云赛图九卿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的长官总称
哈番
阿礼哈哈番
一尔希哈番


少卿

猜你喜欢

  • 元德秀

    690—754唐朝文士。字紫芝。河南人。鲜卑元氏。父为延州刺史。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第。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召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后为鲁山令,秩满,南游陆浑(今河南嵩

  • 烧琵琶

    古代契丹、蒙古等族的占卜法之一。琵琶,指牲畜或兽类的肩胛骨。即以烧胛骨占吉凶,类似古之龟卜。契丹人以羊骨灼占,谓之羊卜。蒙古人沿袭之。每遇大事如出兵、进退、择将、遣使及生死等,必占卜之。《黑鞑事略》:

  • 脱脱孛罗

    见“和勇”(1443页)。

  • 完颜彀英

    1106—1179金大将。本名挞懒。女真族。完颜氏。蜀王※完颜银术可子。年16,从军伐辽,常为先锋,授世袭谋克。太宗天会四年(1126),随父围太原。后拔太原,下河东诸州,攻汴京(今开封),皆有功。从

  • 望蛮

    古族名。唐代居于永昌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佤族先民,至今还有一些佤族自称望的。当时他们居于山林,除狩猎、采集外,还从事原始刀耕火种农业和饲养家畜。

  • 右选

    见“武散官”(1288页)。

  • 起科地

    即“升科地”(362页)。

  • 玉保

    ?—1757清朝大臣。蒙古镶白旗人。乌梁海济勒门氏。初任理藩院笔帖式,累迁郎中。乾隆三年(1738),升侍郎。八年(1743)、十二年(1747),二次率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礼佛。十六年(1751),迁

  • 陀酋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军事组织府中所设武职书记官,系主将、副将下属。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满洲名臣传

    书名。撰者不详。48卷。包括639人传记(不包括附传),对满族统治者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京都正阳门琉璃厂荣锦书屋据国史馆原本的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