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不思

火不思

蒙古族、纳西族古弹拨乐器。亦作虎拨思、胡拨四、浑不似、好比斯、和比斯、胡博词、琥珀词、琥珀槌、虎拍词等。纳西语称为色古都(又译苏古笃、苏古杜)、胡拨。一说源于西亚,为阿拉伯古弹拨乐器乌特(乌都)的一种,经西域诸国传入东方。今新疆吐鲁番招哈和屯发掘的唐代高昌古画,其中有一儿童抱弹四个弦轴同设一侧的弹拨乐器,其形制与后世火不思近似。一说源于西汉王昭君时,据宋代愈琰《席上腐谈》云:“王昭君琵琶坏,使胡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蒙元时期,传入蒙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达达乐器有浑不似”。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入云南,将此乐器及※雅托噶等传入纳西族地区,后世纳西族用以演奏《白沙细乐》及洞经乐,演奏者穿蒙古服装。元代,被纳入蒙古宫廷宴乐,《元史·礼乐志》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璘,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弧柱”。明代,盛行于蒙古及内地。瓦剌领主也先就能“自弹虎拨思儿唱曲”。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今乐器中,有四弦长颈圆鼙者,北人最善弹之,俗名琥珀槌,而京师及巴塞人又呼胡博词,……马上所弹者”。清代仍在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大清会典》载:“火不思,四弦,似琵琶而瘦,梧柄梨槽,半冒蟒皮,柄下腹上背有棱,如芦节,通长二尺七寸三分一厘一毫”。宫廷饮宴,用以演奏蒙古乐曲《番部合奏》。亦作为徽剧、陕西梆子(又称西调)等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民国初年,在内蒙古喀喇沁王府乐队中仍在使用。一说哈萨克族的大、小“荷不斯”,柯尔克孜族的“考木孜”亦是其属。

猜你喜欢

  • 南喀巴藏卜

    ? —1414明代藏传佛教名僧。又称宗巴斡。藏文《青史》称本勤(意为“官长”)约斯南喀巴巴藏卜。藏族。先世曾受封朵甘卫指挥使。驻西藏昌都东南贡觉县(明译“馆觉”),故又称“馆觉僧”。永乐初,受明招谕。

  • 奥扑

    怒语音译,意为“父亲”。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对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兄弟辈及母亲姐妹辈的丈夫的统称。后虽出现了把年龄长于父亲者称“扑茂”,幼于父亲者称“扑拉”或“扑吞”,意为“大父”、“中父”和“小父”,但

  • 察哈尔盟

    民国时内蒙古设置的盟名。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清时为内蒙古察哈尔部。1914年改设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设省,1936年盟明。管辖上都、明安、太仆寺左右翼、镶白、正蓝、正白、

  • 丹津罗尔布

    ?—1749清代四川革什咱土司。藏族。任职后,曾于乾隆四年(1739),三次受大金川土司色勒奔(沙罗奔)袭击。九年(1744),支援其甥汪扎与大金川互相争杀。经四川提督郑文焕派员剖断,始罢兵归回。十四

  • 石抹老斡

    见“石抹仲温”(455页)。

  • 册府元龟

    书名。宋王钦若(962—1025)、杨亿(974—1024)主持编纂的史料性大型类书。1000卷。真宗景德二年(1005)起纂,大中祥符六年(1013)成书,历时8年。王钦若官至司空、同平章事;杨亿为

  • 雄常

    即“雒常”(2457页)。

  • 黑龙江

    水名。为亚洲大河之一。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以上流段为中苏界河,古代全流程均为中国内河。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见于古籍的名称有弱水、浴水、黑水、完水、望(室)建河等名,清代满语曰“萨哈连乌拉”(“萨

  • 工布事件

    西藏地区噶玛派反对格鲁派和蒙古汗王的事件。固始汗灭藏巴汗占领西藏,拥立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噶玛派在西藏之势力未完全消失,仍进行反抗。明崇祯十五年(1642),以噶举派之噶尔巴家

  • 陶新春

    1825—1867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又名陶正春、陶虎。贵州威宁骨董山(今属赫章县境)人。苗族。世代为彝族土目以机的农奴。父早逝,随母改嫁到巴拉寨熊家。有同母兄弟3人,先后被派到威宁和赫章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