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父系氏族制

父系氏族制

一种以父亲确认血统、传承世系和财产的氏族制度。亦称父权制。一般存在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金属器时代。是继母系氏族之后,石器工具进步,原始农牧业显著发展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共尊一个传说的男性为始祖,世系依父方计算,财产按父系继承;有氏族名称、节日及宗教活动;男子担任氏族长和家族长,成为维系氏族的中心;由家族长组成氏族议事会,并民主推举氏族长,共同处理内外事务;残存未被大家庭公社瓜分的荒山、森林、水面、土地等氏族公共财产;父系大家庭公社是生产、生活和分配的基本单位,对偶家庭为社会细胞;原则上仍实行氏族外婚制,从夫居的对偶婚正逐步向一夫一妻婚过渡;氏族成员有互助、收养子女和血族复仇等义务。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父系氏族已普遍存在于中华大地。传说中的炎帝、黄帝、蚩尤、太与少,均各自领导着许多父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制后期,氏族长和家族长逐步凌驾于一般成员之上,不断将氏族公有财产或大家庭公社集体财产转归个人所有,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日益严重,血缘纽带松弛,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逐步取代父系民族而兴起。父系氏族制长期残存于阶级社会中。到本世纪中叶,台湾高山族支系布侬人和曹人、独龙、珞巴、布朗、哈萨克、柯尔克孜尚保留着父系氏族的躯壳;傈僳、怒、凉山彝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还有父系氏族的残余影响。此外,汉族的同姓不婚,瑶族的油锅制,苗族的鼓社等,也都带有父系氏族制的痕迹。

猜你喜欢

  • 延芳淀

    辽代地名。位于今北京通县之南。据记载,时淀方数百里(一说“里”为“亩”字之误),水面广阔,春时鹅鹜多聚,夏秋盛产菱芡。辽圣宗※耶律隆绪时,辽宋关系频繁,皇帝常驻南京(今北京),尤其是统和二十年(100

  • 堆穷

    藏语音译,又作宁穷、娘穷,意“小户”、“贫弱户”。此称元代已有。西藏民改前,因劳力弱未被农奴主分予“差岗地”,较※差巴地位更低的一个社会等级。其中一部分仍被固着在所属农奴主的领地内,被分予少量※工资地

  • 文蔚

    ?—1855清朝大臣。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豹人,号露轩。副都统富兆子。嘉庆进士。历任侍郎、护军统领、总管内务府大臣。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侵浙江,陷定海、镇海及宁波。受命为参赞大臣,同扬威

  • 婆莴部

    见“婆莴室韦”(2128页)。

  • 黄史

    即“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444页)。

  • 铁骊王

    见“回离保”(781页)。

  • 熙河之役

    北宋与河湟吐蕃间的战争。宋神宗赵顼即位后,推行拓边政策,采纳王韶“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决意先取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大首领※木征(唃厮啰之孙)。熙宁五年(1072)七月,命秦州(今甘肃天水)

  • 西戎

    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周初称“西土之人”。后指以犬戎为主的西北各少数民族。《尚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包括的范围很广。“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

  • 对音库尔呼图克图四世

    1855—1886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内蒙古乌拉特旗广觉寺活佛。出生于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热西家。名奈曼道尔济。咸丰四年(1854),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三世于赴西藏途中落水而死后,十年(1860)

  • 月脱

    见“喝盏”(2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