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桦法典

白桦法典

明末喀尔喀蒙古法典。1970年以普日来为首的“苏蒙考古学调查队”,在蒙古国肯特山麓布尔根地方答兴齐楞苏木一佛塔中发现一些法律文书,以蒙文书写于白桦树皮上,长10厘米,宽14厘米,左端装订成册,包括18个法规,俗称《白桦法典》。是喀尔喀蒙古一些领主在不同时间会盟时共同制订的法规。有的制订于《喀尔喀七和硕法典》之前,是为该法典的先导,多数制订于该法典之后,作为补充和修改。一般都注明制订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领主。内容涉及会盟,结盟,共同御敌,调整诸和硕(旗)、诸诺颜之间的关系,维护喇嘛教、社会秩序、风俗习惯和婚姻家庭等,规定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惩处,对民事纠纷的处治。其刑律重则处死,一般罚以不等的财产和牲畜,轻则规劝。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秩序,团结内部,共同对敌。这些法规都是不完整的、片断性的,其中一些精神和内容后来被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察津毕其格》)和※《喀尔喀法典》(《喀尔喀吉鲁姆》)所吸收。1974年,普日来在乌兰巴托出版了他的《蒙古及中亚文化史》第1册《喀尔喀新发现的法律文书》,将该法典公诸于世。在乌兰巴托留学的日本学者二木博史抄录了法典,并将其译成日文,称《译注白桦法典》,刊载于《游牧社会史研究》第50册(1977)、《蒙古研究》第12册(1981)、第14册(1983)。国内潘世宪将部分法规译成汉文,刊印于《蒙古民族地方法制史概要》(1983)。

猜你喜欢

  • 三略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汉文本全称《黄石公三略》,作者佚名,伪托黄石公撰。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18.5×11.5厘米,面6行,正文行13字,注解小字双行占1行,行21字。版口有篇名和页码。

  • 孟弄州

    元明傣族土司名。《元史》无载。据《明史·地理志》卷41车里军民宣慰使司条载:“又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1347)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1382),俱省入车里。”治所即今云南

  • 宁王

    ①辽封爵。世宗庶子只没(一作质睦)应历十九年(969)以事下狱,同年,景宗即位,释其罪,封宁王。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世祖忽必烈第八子阔阔出由※宁

  • 郁刀

    唐代南诏兵器名。十分珍贵,铸造时加入毒药、虫、鱼之类,取迎跃如星者,又以白马血淬火,经数十年才使用。中人肌即死。其详细制法秘而不宣。

  • 忽都不丁

    ?—1258西辽人。起儿漫首任忽都鲁汗※八刺黑侄。后随八剌黑投蒙古。1235年,叔卒,自袭其职。以蒙古国窝阔台汗(太宗)令八剌黑子鲁克那丁袭职,奉诏入朝任职。1251年,蒙哥汗(宪宗)即位,受委任为起

  • 麽忽

    金代女真语官名。据《金史·百官志一》,系借用辽代契丹官名。诸乣中除设从五品的详稳外,另设麽忽1员,从八品,为详稳的副职。佐详稳守戍边堡,抚辑军户,训练士卒。年俸钱粟13贯石,麦2石,衣绢各5疋,绵15

  • 耶律天祐

    金末投蒙将领。契丹族。为河北西路安抚使※耶律忒末子。早年仕金。成吉思汗九年(1214),率众3万随父投蒙,入蒙后授招讨使。十六年(1221),从父略邢、洺、磁、相、怀、孟等地,多获战功。次年,父致仕,

  • 莫允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盛逻皮

    673—728唐代南诏第三世王。乌蛮,姓蒙氏。又作慎乐皮、诚乐魁。兴宗王逻盛之子。睿宗太极元年(712),父卒,嗣位。开元元年(713),唐授其为特进,封台登郡王。设官征商税。二年,遣清平官张建成入朝

  • 元上都遗址

    俗称商都城。蒙古语称“兆奈曼苏默”(意为108庙)。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上都河北岸五一农场。初建于蒙古蒙哥汗六年(1256),名开平府城,为元世祖忽必烈藩府所在。与大都(今北京)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