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岗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载。有大、小之分:大白马岗藏语为“白马岗钦”,包括今墨脱全境;小白马岗藏语称“白马岗穷”,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如加热萨、甘代一带。又据佛教徒传说,白马岗为金刚圣母的仰卧圣体,南迦巴瓦峰为其头部,仰桑曲为其阴部。历史上朝圣者络绎不绝,曾吸引大批门巴族、珞巴族迁此定居。
亦作偏马喀温、白马杠、白马棍、白马归,藏语音译,意为“庄严的莲花”。古地名。在今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为著名的佛教圣地。成书于14世纪的著名藏文经典《甘珠尔》里有“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记载。有大、小之分:大白马岗藏语为“白马岗钦”,包括今墨脱全境;小白马岗藏语称“白马岗穷”,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周围,如加热萨、甘代一带。又据佛教徒传说,白马岗为金刚圣母的仰卧圣体,南迦巴瓦峰为其头部,仰桑曲为其阴部。历史上朝圣者络绎不绝,曾吸引大批门巴族、珞巴族迁此定居。
清文学家。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著有《四松斋集》1卷。
西域古地名。见《魏书·西域传》。《洛阳伽蓝记》作钵卢勒,《高僧传·智盌传》波崙。《大唐西域记》钵露罗。《新唐书》大勃律、布露。清《西域图志》博洛尔。即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当地居民属藏族,操藏语。号称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河卫。正统(1436—1449)后设。清代福河在黑龙江城东南600里。今有人考定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南结列河流域。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长腰兽皮靴。鄂伦春语音译。亦译作“翁得”。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用鹿、犴小腿皮制作,需八九条犴鹿下腿皮才能制1双,可穿3冬。另有一种短筒皮靴,称※“其哈蜜”;一种布腰的皮靴,称※“奥路
民国年间新疆著名企业名。1926年建厂,两年后建成投产。位于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附近鉴湖。为官商合办,集股经营。拥有资本(省票) 100万两(折大洋40万元),官商股金各半。机器经上海海京洋行从美国
藏语音译,一译“弥村”,意为“人员单位”。旧时西藏等地喇嘛教寺院中基层的喇嘛组织。即僧侣居住单位。是※康村内更小范围的地域性组织。以僧徒籍贯划编,一般十数人至百多人不等。后藏扎什伦布寺扎仓下即为密村,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玉树县通天河岸结古镇一带。为玉树较早部落之一。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1949年共传承18代。清雍正时(1723—1735)分扎武、上、下扎武、扎武班石4部,前3者为百户部落,后者为独立
渤海王国向唐朝贡所经之路。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向唐朝贡一般经由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陆路,营州被乱军占据后,便改由水路转赴长安。具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
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县东南)氐人。史称其才识明达,令行禁止。苻生(355—357年在位)时任特进、领御史中丞。寿光三年(357)六月,参与※“云龙门之变”,与苻法等率数百壮士潜入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