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红绡
元杂剧剧本。杨景贤创作。景贤,蒙古族,从姊夫姓杨,一字景言,号汝斋。居杭州。善弹琵琶及作谜语。对杂剧创作和舞台实践均有经验。曾创作《刘行首》、《西游记》、《玩红楼》、《天台梦》等杂剧18种,此剧本即其中之一。描写剧中人因故盗窃红绡的故事。全剧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其中概括生活中各种矛盾,构成动人的戏剧冲突,曲词反映元代杂剧特有风格,宾白亦甚洗练。此剧及其他剧作,是作者以精通汉族文化的蒙古族的戏剧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元杂剧剧本。杨景贤创作。景贤,蒙古族,从姊夫姓杨,一字景言,号汝斋。居杭州。善弹琵琶及作谜语。对杂剧创作和舞台实践均有经验。曾创作《刘行首》、《西游记》、《玩红楼》、《天台梦》等杂剧18种,此剧本即其中之一。描写剧中人因故盗窃红绡的故事。全剧主要由曲词和宾白组成,其中概括生活中各种矛盾,构成动人的戏剧冲突,曲词反映元代杂剧特有风格,宾白亦甚洗练。此剧及其他剧作,是作者以精通汉族文化的蒙古族的戏剧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在西域地区设置的十六羁縻都督府统称。又称西域十六都督州府。据《新唐书·地理七》,十六府名称、府治是:①月氏都督府,设治于吐火罗国阿缓城(位于今阿富汗北部);②大汗都督府,治
位于今新疆奇台县东南50公里半截沟镇南麻沟梁上。居高临下,扼古代由奇台赴吐鲁番古道。城垣大部已毁,残垣断壁犹存,为夯土建筑。周围约700米,曾出土具有西汉风格之瓦当、板瓦、筒瓦,以及五铢钱、汉式陶器等
书名。明末清初计六奇(1622—1687?江苏无锡人,字用宾)撰。24卷。清康熙十年(1671)成书,后有增补。因清初文禁严,未能及时付梓。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初起,迄崇祯十七年(16
见“耶律查哥”(1316页)。
见“希滩河卫”(1102页)。
?—1648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原系喀喇沁部人。父伊林臣率属归清,授游击世职。父卒,袭职。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败之,加世职为二等轻车都尉。五年(164
见“脱罗”(2079页)。
清代蒙医药物学家。18世纪察哈尔人。通蒙、藏文,精通蒙医药物。以藏文写有数种医学著作:《认药学》(藏文名《满乌西吉德》),全书4册,即“珠宝、土、石类认药学”、“木、汤、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
县地名。旧名打箭炉。藏语称“达孜多”,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流域。传为古旄牛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置旄牛县,属蜀郡。东汉为蜀郡属国。三国蜀汉时,亦名旄牛县。晋置益州,统八郡,仍
清代左部哈萨克(鄂尔图玉兹)汗。一译阿拜拉达,全名哈拜都拉·斡里汗。※斡里汗第三子。道光二年(1822)父死,被部众公举为汗。因恐清朝政府责怪,遣弟占图喇苏勒坦进京请谕旨。四年(1824),伊犁领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