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蜑”(2257页)。
布依族旧时葬俗。亦称“砍替”、“砍历”、“做戛”、“打戛”。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其俗:老人死后,在出殡前,其子女便牵1条大水牛(黄牛或马亦可),拴于“鬼场”的1根“鬼桩”上,孝男女在巫师率领下,绕牛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正月,女真野人首领土成哈等来朝,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作伊努山卫,并指在吉林城东南170里。今有人据《盛京通志》说亦文山即宁古塔城
明代藏区部落名。居地在今青海循化境。属河州卫。其族人因早即归附明廷,故又被称为“熟番”。隆庆二年(1568),其族受蒙古部抢掠,损失严重。入清后,归青海循化厅管辖。
见“耨里思”(2540页)。
中国古代内地政权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平政策。初见于春秋。春秋时期,晋、秦、齐、楚等大国互相争霸,并不断与北方戎、狄等民族发生激烈冲突,矛盾纵横交错,相互制约。晋悼公四年(前569),山戎(《逸周书》
即“主儿勤”(620页)。
民国初年内蒙古西部垦务机构。民国四年(1915) 5月13日经袁世凯政府批准设立。内蒙古西部蒙旗土地,自清末委派大臣贻谷办理放垦之后,历被政府视为生财之道,继续垦地敛租。至是复在原“督办垦务公所”、“
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土司名。清顺治九年(1652),曲翊伸归附清朝,受封安抚使。后随军征藏,升宣慰使。乾隆十七年(1752),第十六世桑郎雍中,受命征杂谷之乱,后从征建昌,寻受命征台湾。1939年,二
城市名。位于色楞格河东岸。原为库伦以北约800里中俄边界上中国方面一镇市,因地处中俄陆路贸易枢要,形成较为繁盛的商埠。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在此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