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石柳邓

石柳邓

1737—1797

清乾隆嘉庆年间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松桃大塘人。苗族。家贫,靠耕种少量土地和卖草鞋为生。少时习武,正直刚强。乾隆五十八年(1793),与四川秀山县青龙屯汉民一起,抗粮抗租,捣毁土司衙门,分土司财物。受白莲教反清斗争影响,于次年十二月联络湖南永绥(今花垣)苗民※石三保、乾州(今吉首)苗民※吴八月等,议定翌年正月十八日同时起义。提出“穷苦兄弟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的口号。事泄,提前于正月十三日在贵州大塘汛起义。围正大营、嗅脑营和松桃厅城。聚众万余,并进入四川秀山境内。惩治贪官豪绅。思南、印江及镇远48溪地方苗民纷起响应。嘉庆元年(1796),据险抗击云贵总督福康安与四川总督和琳所率两湖、两广及云、贵、川7省兵力的进攻。后遭新任清军统帅额勒登保军围攻,平陇、乾州失陷,退守石隆。十二月(1797年初),在一次战斗中,头部负伤,不幸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坐地抛砖

    壮族旧时葬俗。流行于广西右江流域。该地壮族凡正常死亡的老人下葬后,须由死者亲属坐在墓旁举行掷砖仪式,把一块砖头抛向远方,然后以砖头的落点至坟墓的中心点作为半径,绕坟画一个圆圈,再在圆圈的周围打上记号,

  • 田楚产

    1575—1625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字子良,号郢阳。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九龙嫡长孙。少时为其庶伯、叔田宗元、田宗恺排挤诬陷,携妻、子避居忠峒安抚司(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处十余年。祖

  • 伊希卡噶

    突厥语ishkagha音译。伊希克(ishk),意为“门”,阿噶(agha),意为“主人”;合译为“门的主人”或“司门”。为※叶尔羌汗国最重要的官职之一,直接掌管宫廷的侍卫军队,相当于成吉思汗时代的※

  • 秦晋

    明初云南澄江府土官。一作秦普。彝族。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总兵官拟充路南州土官。十七年赴京朝觐,授澄江府路南州(治今路南彝族自治县)同知。建文四年(1402)进京朝贺。永乐元年(1403),奉旨

  • 蒲速?

    契丹语,又译作“普速完”、“蒲速斡”、“蒲速宛”。《辽史·国语解》称:“蒲速��,义与耶鲁��同。”“耶鲁��,兴旺

  • 大郎雅

    渤海国宗王,高王※大祚荣子,武王※大武艺弟。唐开元十八年(730)正月,奉武王命赴唐贺正旦,献方物,留唐未归。后因“犯国章”,被流逐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约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北部一带)。二十一年

  • 述律哥图

    蒙古国开国功臣之一。又译失力哥、帖柳兀图、失儿古额秃。八邻部人。原为泰赤乌部塔儿忽台属民。宋嘉泰二年(1202),泰赤乌部兵败后,率子阿剌、纳牙阿投归铁木真(成吉思汗),以不忘故主,擒而又纵,深得铁木

  • 四亭瑶

    广西南丹瑶区土司统治时的基层组织。传说瑶族最早迁入南丹时,聚居在八圩、关东(今大瑶寨)、哩乌(今瑶里)、岜地,形成四个部落。土司势力浸入瑶区后,基层设亭进行统治,故名。后人对四亭所在地说法不一:有说是

  • 讹都斡

    见“萧讹都斡”(2001页)。

  • 恩铭

    ?—1907清末大臣。满洲镶白旗人。于库里氏。字新甫。同治举人。光绪四年(1878),捐资为知县。十二年(1886),办理山东宿州督销土产、硝盐事务,制定先办官盐之法,杜绝私贩之弊。十八年(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