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剌益
金朝大臣。本名特末阿不,字子迁。中都路(治今北京西南)胡鲁土猛安人。契丹族。移刺氏。以荫补国史院书写,历徐州录事、枢密院知法,三迁翰林修撰,兼监察御史,改户部员外郎。章宗明昌三年(1192),授霸州(今辽宁朝阳)刺史,出俸粟以济饥者,增修郡东南提坝,民以为便,为之立祠。升辽东路提刑副使。五年,授泗州(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淮水西岸)防御使。历任户部、兵部侍郎。承安二年(1197),蒙古犯边,力主以守为宜。出为山东西路转运使,迁河东南北路按察使。卒于官。
金朝大臣。本名特末阿不,字子迁。中都路(治今北京西南)胡鲁土猛安人。契丹族。移刺氏。以荫补国史院书写,历徐州录事、枢密院知法,三迁翰林修撰,兼监察御史,改户部员外郎。章宗明昌三年(1192),授霸州(今辽宁朝阳)刺史,出俸粟以济饥者,增修郡东南提坝,民以为便,为之立祠。升辽东路提刑副使。五年,授泗州(今江苏盱眙县西北淮水西岸)防御使。历任户部、兵部侍郎。承安二年(1197),蒙古犯边,力主以守为宜。出为山东西路转运使,迁河东南北路按察使。卒于官。
契丹部族名。一作图卢部。辽太祖神册六年(921),以于骨里民户所置,为太祖二十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
元代蒙古官名。又译“和塔齐”。“火都”或“豁脱”,今译“浩特”,蒙古语意为“城”,“赤”意为“司事人”。《元史语解》释为“司城人”。如蒙古将领也速答儿初以属行枢密院火都赤之职习兵事。
契丹对皇帝陵寝建筑的一种称谓;也是一种陵寝制度。国君卒,入葬,于墓侧起屋,称之为明殿,并置官属职司,岁时奉表起居如事生年,还置明殿学士一人掌答书诏。每逢国家有大庆吊事,明殿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现国君
唐时南诏第四世王皮逻阁,于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相继统一六诏,自称云南王。二十六年(738),唐皇又遣使册封其为云南王。见“皮逻阁”(671页)。
元朝建国前后由朝廷召集僧道两家各就其经典教义、史事所进行的辩论。曾经历二次。第一次在戊午年(宪宗八年,1258),那摩国师、少林长老福裕奏举道家《老子化胡经》为伪托,宪宗蒙哥召释道两家至开平府(今内蒙
?—400十六国时期后凉大臣。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吕光时为后凉后将军,镇守西平(今青海西宁)。曾以扬武将军职随吕纂征伐西秦等。东晋隆安元年(397),被郭黁、张捷等推为盟主反后凉,自称大将军
吐蕃占领敦煌等地后设立的一种基层行政单位。由原13乡等改置。据汉藏文敦煌文献载,有:悉董萨部落、曷骨萨部落、上部落、丝棉部落、擘三部落、僧尼部落、下部落、中元部落、行人部落、撩笼部落以及才多部落、勃朗
即“吴提”(1072页)。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
清末新疆工矿企业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新疆喀什道尹袁鸿佑奏准创办。初为官商合办,有官股2万两,商股1万两。分设保立、保大、保源、保兴4厂。次年四月开业,将砂金提炼为金条,运往上海、北平等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