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写契
明代蒙古对文书、书记人员的称呼。蒙古语音译。亦译作笔写气、笔写记、毕七沁、毕克齐等。源于蒙元时代的必彻彻、必阇赤。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载:“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文书耳”,“管文事则曰必彻彻”。《元史》称:“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翰林院设“蒙古必阇赤”,规定“凡有行程文字并用蒙古字标写本宗事目,内外诸衙门亦用蒙古人员充必阇赤”。可见元代是书写手(主要书写蒙文),进而掌管文史事。至明代,其内容有了变化。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曰:“笔写气,是写汉字书手”,而书写蒙古字,主蒙古文史者则另称为※“榜什”。其事多由通汉文的汉人担任。《万历武功录》载,投靠俺答汗的汉人“李自馨易夷名曰把汉笔写契(小笔写契之意)。前此胡人中尚无一笔写契。写契者,皆中国认字之人也”。辛爱黄台吉手下的汉人王继禄称为“昆笔写契”。一说今土默特左旗毕克齐之名称即源于此,毕克齐周围的小毕克齐、王毕克齐即因李自馨(把汉笔写契)、王继禄(昆笔写契)的居住地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