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粟末靺鞨

粟末靺鞨

唐代东北部族名。亦作涑沫靺鞨。靺鞨※粟末部壮大后的新称。原分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上游地区(一说在吉林市北以下的松花江北流段两岸,或说在今辉发河、松花江和牡丹江上游一带),后经隋炀帝时和高丽国亡后两次迁徙,部众大多移住今辽宁朝阳(隋称柳城,唐曰营州)地区。因居靺鞨区域南部,在靺鞨诸部中发展最快,农业已是其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隋炀帝时迁居柳城的度(突)地稽部,已有“家僮(奴仆)数千人,以财力雄边”,即将进入文明社会。唐武后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族首领李尽忠叛据营州,因参与反叛,惧唐追究,乞四比羽与乞乞仲象分别率部众渡辽水东走。唐武后欲招抚之,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拒不受命,被唐军追获斩杀。是时,乞乞仲象病故,其子※大祚荣袭父职统率其部,几经激战,击退唐军追剿,并乞四比羽部众及高丽遗民,于圣历元年(698)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建震(一作振)国,自号震国王。这标志粟末靺鞨人进入文明社会。先天二年(713),玄宗遣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册封祚荣为渤海郡王等官爵,自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原名遂不见于史。

猜你喜欢

  • 疏勒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

  • 桂家

    亦作贵家。南明桂王(永历帝)入缅所遗官族及随从之后裔,明亡后分散于滇西南及木邦一带,逐渐形成桂家集团,经百余年繁衍生息,至清乾隆时(1736—1795)势力强盛,在其首领宫里雁统领下,于木邦开办※波龙

  • 大藏经

    我国佛学典籍译著大丛书的总称。现称中华大藏经。简称藏经。有汉文、藏文、西夏文、蒙古文、满文本,主要为汉文、藏文本两种。汉文大藏经为经部、律部、论部三藏,公元6世纪前期南梁时始行编译,隋代以前称一切经,

  • 纳西文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解放前,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叫东巴文,另一种叫哥巴文。未能在群众中广泛使用。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对纳西语进行了

  • 多尔济扎布

    ?—1800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巴鲁特氏。由兰翎侍卫累攉湖北郧阳参将。随军镇压镇筆苗族起义,升副将。嘉庆三年(1798),署宜昌镇总兵。随军镇压白莲教张汉潮于山中,以事受嘉奖。五年(1800),授

  •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

  • 顶骨会议

    即“头人会议”,也称“最高会议”。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一般逢土司逝世,讨论其发丧和继承问题,或商定大头人的任免等重大事件才召开。除四大“涅巴”(管家)参加外,势力较大的大头人以

  • 漆水郡王

    辽封爵。天禄三年(949),惕隐耶律畑昱受封;统和十二年(994),南院大王、上京留守耶律景受封;开泰(1012—1021)中,上京留守,汉人行宫都部署耶律制心受封;太平三年(1023),南府宰相、上

  • 措本

    旧时西藏地方政府所置的官衔之一。门巴族和藏族部分地区※宗本以下“措”一级行政官员,略似内地的“区长”或“乡长”。有民主推举产生、宗本择定或差巴户轮流担任等形式。为旧政府主管全措行政事务,征派差税、调解

  • 冯瑞生

    1881—1934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字梦麟,陕西西安人。回族。幼读私塾,稍长,拜师李和村习武。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乡试武举。二十九年(1903),随父兄经营餐馆。曾参加辛亥革命。在西安参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