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粤风

粤风

书名。瑶、壮、汉族民歌辑注。4卷。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今绵阳市人,汉族)撰。为作者在粤西浔州(治今广西桂平县)督学时,闻浔江摸鱼歌受感动而采集之,后又收纳前任浔州推官吴淇所辑《粤风续九》部分内容,总勒而成。卷1辑“粤歌”(当地汉族民歌)29题共49首,附录“蛋歌”(指水上居民的民歌)3首,“沐浴歌”1首;卷2辑“徭歌”(瑶族民歌) 20首,又“徭人”“布刀歌”1首;卷3辑“俍歌”(壮族民歌)22首,又“俍人”“扇歌”(写于纸扇上的俍歌)7首,“担歌”(刻于扁担上以赠情人的俍歌)1首;卷4辑“僮歌”(壮族民歌)8首。全书共收汉、壮、瑶三族民歌111首,平列编卷,说明辑者对少数民族并无歧视之意。其中,除“粤歌”语文一致,无需注释翻译外,对瑶、壮两族民歌,均用汉字记录瑶语或壮语,并详加注释。为研究瑶族、壮族语言及文学史的重要文献。著名史学家和古籍学家顾颉刚(1893—1980)曾赞扬该书为“极大胆的创举”。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函海》本及1927年朴社出版本(顾颉刚作序)等。

猜你喜欢

  • 肆叶护可汗

    (—约632) 唐代西突厥可汗。又称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阿史那氏。※统叶护可汗之子。原为咥力特勤(又作咥力特勒)。唐贞观二年(628),父被莫贺咄杀后,亡奔康居(约当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四年(6

  • 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七世

    1903—1932清末民国初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名佚。生于西宁曲嘎地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六世圆寂后,由西宁办事大臣会同达赖喇嘛在青海塔尔寺经金瓶掣签选定为转世灵童,是为

  • 耶律挞不也墓志

    见“故耶律氏铭石”(1578页)。

  • 达旺登哲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藏语音译,意为“达旺七人联席会议”。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驻错那宗※哲康的哲珠共同组成。专门解决、协调财政经济和通商贸易方面的问题。参见“达旺细哲”(

  • 同治

    ①清穆宗载淳年号。1862—1874年,凡13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穆宗载淳(1844页)。

  • 察罕喇布坦

    ?—1737清外札萨克蒙古青海和硕特南左翼中旗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拉扎布之子。雍正元年(1723)因父拉扎布附罗卜藏丹津反清,逃奔巴尔喀木,偕弟旺舒克喇布坦降清。九年,因劝阻其父附土尔扈特诺尔

  • 特林

    古地名。位于前苏联境内黑龙江下游亨滚河(阿姆贡河)口对岸,下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山崖上有明永乐十一年(1413)、宣德八年(1433)所立《敕修永宁寺记》及《重建永宁寺记》2碑。自立碑处沿江东北

  • 把岳忒

    见“巴岳特”(410页)。

  • 太汗都督府

    见“大汗都督府”(97页)。

  • 拉仁布与琪门索

    土族叙事长诗。约300余行。流行于青海互助、民和、大通等地。内容为富家姑娘琪门索爱上在其兄家当牧工的拉仁布,遭到兄嫂反对。在拉仁布遭杀害尸体火化时,不燃,琪门索闻讯悲痛欲绝,冲破监禁,哭祭拉仁布,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