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丹津之乱

罗卜藏丹津之乱

清雍正初年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反清叛乱。一称“癸卯之乱”。康熙五十六年(171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袭杀拉藏汗。清朝政府为“驱准保藏”,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诸台吉,分兵两路进藏,逐大策凌敦多布,命拉藏汗旧臣康济鼐治前藏,台吉颇罗鼐理后藏。罗卜藏丹津以未能遂其据西藏遥制青海之初衷,怀怨望,于雍正元年(1723),煽惑青海蒙古各部台吉,盟于察罕托罗海(今青海湟源县西南),令各部“仍故号”,不得复称清廷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号。自称“达赖洪台吉”。以和硕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拒不从命,举兵击败之,迫察罕丹津等,遁居河州、甘州等地。又拒清使谕和,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掠西宁附近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在其影响下,西宁附近寺院喇嘛,亦“皆披甲执械”,率佃户人等攻城,抢掠焚烧。烽烟遍及青海各地。次年二月,为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平定,遁逃准噶尔。

猜你喜欢

  • 通谟克

    ? —1739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墨德卓哩克图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父卒,袭一等台吉,援札萨克。以居地近乌梁海,受命辖之。五十六年(1717)

  • 刘元海

    即“刘渊”(859页)。

  • 斗卡

    僜语音译。旧时流行于僜人地区的习惯法之一。当发生偷盗、抢劫、私通及其它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时,按传统习惯,受到伤害一方有权强行罚取肇事者的财物作为赔偿和惩罚,称“斗卡”。对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一定作用。

  • 怒苏

    部分怒族自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碧江县,传说其先民从前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因纳西族和白族势力扩张,被迫迁至兰坪的澜沧江沿岸,最后又越过碧罗雪山在怒江流域定居。参见“怒族”(1774页)。

  • 斡卓尔巴尔汗

    即“霍卓尔巴尔肯”(2549页)。

  • 阿思哈尼哈番

    满语音译。清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中勋臣封爵之一。分三等。后金天命五年(1620),分世爵之一—副将为三等。天聪八年(1634),遵满洲旧俗,统改八旗官爵汉名为满名,以一、二、三等副将对等改称为一、二

  • 达椿

    ?—1802清朝大臣。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乌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二十九年(1764),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

  • 宫卫制

    契丹语作“斡鲁朵”。是由契丹王朝产生,沿袭至金、元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一说创于契丹开国初,《辽史·兵卫制》记:“太祖(※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受禅,分本部为五院、六院,统以皇族,而亲卫缺然,乃立斡鲁朵

  • 咸丰

    ①清文宗奕年号,1851—1861年,凡11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文宗奕(1719页)。

  • 好陈

    见“好儿趁”(9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