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州故城遗址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在此设置榆林关。七年(587)又置榆林县。二十年(600)改为胜州,故城原为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隋朝在此城遗址的基础上筑胜州新城,城呈长方形,分东西两城,西城略呈方形,东、南、西3面城墙正中有门址。残存的城墙有的高达6—7米。古城内的街道布局已不太明显。据《新唐书》等史籍记载,胜州城内有隋代的榆林宫。1963年和1972年,在城址南面和东南面发现唐墓,墓志上记载了胜州的名称和墓葬位置,证明十二连城即隋唐胜州城址。
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三年(583)在此设置榆林关。七年(587)又置榆林县。二十年(600)改为胜州,故城原为汉代云中郡沙南县城,隋朝在此城遗址的基础上筑胜州新城,城呈长方形,分东西两城,西城略呈方形,东、南、西3面城墙正中有门址。残存的城墙有的高达6—7米。古城内的街道布局已不太明显。据《新唐书》等史籍记载,胜州城内有隋代的榆林宫。1963年和1972年,在城址南面和东南面发现唐墓,墓志上记载了胜州的名称和墓葬位置,证明十二连城即隋唐胜州城址。
元代云南土兵。简写作“寸白军”。南宋宝祐二年(蒙哥汗四年,大理国段兴智天定三年,1254),忽必烈、兀良合台率蒙古军灭大理国。翌年,以当地僰(今白族)、爨(今彝族)组成该军,有兵数万,仍由降臣段兴智、
普米语音译,意为“白人”。云南永胜、丽江、兰坪等县普米族的自称。因以“白额虎”为图腾,故名。参见“普米族”(2291页)。
元朝宗王。又译胜纳合儿、胜剌哈。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忽剌忽儿子(一说为忽剌出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从东道诸王拥戴忽必烈称汗,同年,因功受厚赐,得银5千两,文绮帛各300疋。后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清代汉人租种台湾高山族土地所纳地租。清统一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台日增,侵垦高山族土地日多。雍正五年(1727),朝廷为避免纠纷加剧,规定高山族村社保留一定土地,即大社500甲(1甲约11市亩)、中社40
1891—1918辛亥革命志士。原名尹作栋,化名孙祥夫,又名沈强夫。奉天(今辽宁)营口人。回族。1910年毕业于奉天甲种商业学校。后留学日本,进入东京明治大学政法系学法律。1913年在东京加入孙中山组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大德八年(1304),答剌麻八剌子海山(武宗)受封。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夜光”为鬼名,始载于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元日条:“俗说鬼名夜光”。相传于夏历正月初一降于人间,逐个试穿每个小孩的鞋,足样合适则穿去
? —612北周、隋大臣。北海期原人。鲜卑段氏。※段匹䃅八代孙,北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段威子。初为冢宰宇文护亲信,擢授中外府兵曹。北周建德五年(576),随武帝宇文邕攻北齐海昌王尉相贵于晋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朱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充小旗。其孙朱荣袭千户,始以朱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100余户,居地在今民和县三川朱家堡等地。附:朱土司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