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衣
契丹民族流行的一种服装。据《契丹国志》记载:“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合,絮衣。”(卷27)艾叶有香气,可以驱蚊蝇。捣碎混入绵中作衣着身,既可抵御寒冷,又有驱邪禳灾之意。
契丹民族流行的一种服装。据《契丹国志》记载:“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合,絮衣。”(卷27)艾叶有香气,可以驱蚊蝇。捣碎混入绵中作衣着身,既可抵御寒冷,又有驱邪禳灾之意。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3616人(1975)。分布在北起大武山,南至恒春,西达枋寮,东至大麻里以南的海岸三角地带。居住在海拔500—2000米之间山地。现今属屏东县的三地、玛家、来义、泰武
?—1139金宗室、开国功臣。本名讹鲁观,亦作蒲路虎。女真族。完颜氏。太祖阿骨打子。有勇力,善射,关心百姓疾苦,博得各族支持。天会十四年(1136),为东京(今辽阳市)留守,镇治渤海。天眷元年(113
北魏与梁朝的一次战役。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位于淮水南岸,池深城坚,易守难攻,是魏军南攻拟先夺占的目标,也是梁军保卫京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前线重镇。自北魏景明四年(503)起,双方各为进攻、防守,部署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见“萧耨斤”(2000页)。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金大臣。又称孛术鲁正。隆州(治今吉林农安)琶离葛山人。女真族。孛术鲁氏。幼年,先后被选习契丹、女真字。及长,为黄龙府路万户令史。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试外路胥吏300人,为第一,补宗正府令史,擢
元统一全国后,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少数民族地区则兼有控扼之意。其在云南行省,先后置军民屯共达12处。中大理、金齿等处于至元十二年(1275)拘刷漏籍人户置民屯,二十六年(1289)
见“慕容宝”(2437页)。
葬式之一。大致可分两种类型:西藏和川西北地区藏族人死停丧数日,由喇嘛择吉日将死者运至本部落天葬场。群鹰闻声即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故亦称“鸟葬”。在蒙古族牧区则行“野葬”。将死者运至荒野。置放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