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四十三起义

苏四十三起义

清乾隆年间撒拉族、回族联合反清起义。又称“苏四十三事件”。是时吏治败坏,贪污成风,循化地区连年歉收,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民族矛盾、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加之乾隆二十六年(1761)以来,撒拉族内部伊斯兰教新教(哲赫林耶门宦)、老教(花寺门宦)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清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实行“赦一剿一,以分其力”的政策,偏袒老教,镇压新教。二十七年,将新教创始人马明心(回族)驱逐出循化;二十八年,建立循化厅(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以加强统治;三十四年(1769),又以“重罪”发其首领※贺麻路乎(撒拉族)至新疆乌鲁木齐给官兵为奴;封闭新教清真寺等,使矛盾激化。四十六年(1781),新教群众在※苏四十三、※韩二个(均撒拉族)领导下,攻占老教众多村庄,控制大部分撒拉地族区。清陕甘总督勒尔谨派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率兵前往弹压,扬言“为老教作主”,“尽洗新教”,苏四十三等被迫举行反清起义,于三月十八日、十九日杀死新柱、杨士玑及所带官兵;二十一日攻占河州城(今甘肃临夏西南)。守城清军、官吏或死或逃。回、东乡等族人民也纷起响应,在战斗中韩二个中炮身亡。起义军发展至2千余人,进抵兰州西关,围城求释马明心。布政使王廷赞施缓兵之计,强令马明心登城“劝退”,计不得逞,遂杀马明心于城头,义军战士义愤填膺,大举攻城。清廷命阿桂率京师精兵、川兵等合围。起义军退守华林山,失利,六月,苏四十三壮烈牺牲。七月,清军放火焚山,退入华林寺死守的义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 白高大夏国

    亦称白高国、大夏国、夏国。西夏国号。党项语音“庞喻领”。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和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藏西夏乾祐十五年(1184)刻印汉文《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文献中,分别用西

  • 玛索衮布

    1687—?清代第十一世卓尼土司。汉名杨汝松。甘南藏区卓尼人。6岁父亡,嗣土司位。12岁学经。执掌政务,日益成熟,精通汉语文。妻曼香哇,有才智,为得力内助。康熙四十六年(1707),率土司兵助清军平定

  • 生番

    清代文献对台湾部分高山族的称呼。所谓“未服教化者曰生番”。指尚未“归附”,即不向政府纳赋也不服差役的高山族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居于深山丛林险阻之处(也有一部分散居东部平原),故又称“高山番”。以狩

  • 萨木萨克

    1755—179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尼敦幼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征喀什噶尔,因年幼,被布拉呢敦亲信阿里雅斯护往珲都斯(今阿富汗

  • 玛丽玛沙文

    云南维西县拉普乡纳西族流行的一种“字”。该地纳西族自称“玛丽玛沙”(即“木里么些”),故名。传说他们是从“妹里拉塔”(木里左所)迁来,至今有八九代,所操语言属纳西东部方言。他们在东巴象形文字中采用了1

  • 秃发破羌

    见“源贺”(2403页)。

  • 太昌

    北魏孝武帝(出帝)元修年号。532年,凡1年。

  • 神龟

    北魏肃宗孝明帝元诩年号。518—520年,凡3年。

  • 曲藏·南嘉班觉尔

    1578—1651明末清初青海曲藏寺(广济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多隆噶来之康撒尔地方。于居钦·南嘉贝桑处出家,在热哇堆扎仓拜达隆扎巴洛哲嘉措为师,学习《集类学》和《因明学》。在哲蚌寺郭芒扎仓拜玉康·格

  • 吉松

    藏语音译,意为“王的扈卫”。旧时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地方基层组织头人。每乡人数不等,世袭。轮流负责掌管全乡政务,充当土司随从,每人每年约3个月,自备伙食,无报酬。每人从土司处领有1个或2个“兴卡”(即田庄